题名

臺灣地區近三十年(自1980年起)六朝志怪小說研究策略之省思

并列篇名

An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Strategies on Six Dynasties Supernatural Fiction in Taiwan Since 1980

DOI

10.7013/CCTHCWHSNK.200812.0241

作者

謝明勳(Min-Hsun Hsieh)

关键词

六朝小說 ; 志怪 ; 小說 ; Six Dynasties Fiction ; Chih-kuai ; fiction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08 / 12 / 01)

页次

241 - 2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每一門學問,在各個不同時期,都會有其特別關注的問題焦點,以及其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國文學之研究,自亦不能例外,而六朝志怪小說這一特殊文類,在此一潮流之中,亦有其特別關照的問題。自從1920年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五、六兩篇爲「六朝之鬼神志怪書」定調以來,許久一段時間之研究,均未能跳脫魯迅之說,臺灣地區早期之研究,大抵亦是如此。其後,相關書籍之校注及研究成果相繼面世,眾人所關注者轉趨細微,不再以「宏觀」、「概論」方式論述其事,而是採取「微觀」、「專論」的策略,試圖深入討論,建構出完整之說。此一學風之轉變,自與內、外因素相關,有其不得不變之由,本文擬就此一問題進行反思,試圖從觀察其演化脈絡當中,尋繹出其發展軌跡,及其所以生變之緣由,以爲學術史研究之參照。

英文摘要

Every academic discipline has its specific problematiques and strategies in solving concerned problems.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ve no exception. Being one of the genres in Chinese literature, Six Dynasties supernatural fiction also has its own development in this regard. Ever since Lun Xun set up the specific genre for Six Dynasties fiction as work recording supernatural happenings in A Short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most of the researches seem to have no way of escaping Lu Xun's dominating influence. Researches conducted in this particular field in Taiwan basically follow the same track. However, as more and more annotations and analysis come out, the resulting researches tend to move from general survey and macro outlining to specific investigations and micro perspective, attempting to dig deep into the intrinsic aspects and to achieve a more rounded picture. This turn from outer to inner certainly has its own generic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nd is inevitable. This study will address the related issues in this development, and try to contextualize the whol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ovide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rticular change in Six Dynasties fiction stud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麗真(2006)。六朝志怪故事中的形神生滅觀。歷史月刊,219,121-131。
    連結:
  2. 康韻梅(2004)。從「粗陳梗概」到「敘述宛轉」:試以兩組文本為例展現志怪與傳奇的敘事性差異。臺大文史哲學報,61,179-222。
    連結:
  3. 黃東陽(2005)。六朝觀世音信仰之原理及其特徵:以三種《觀世音應驗記》爲線索。新世紀宗教研究,3(4),88-114。
    連結:
  4. 劉苑如(2006)。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爲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1-45。
    連結:
  5. 劉苑如(2004)。眾生入佛國,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慾望詮釋。政大中文學報,2,3-34。
    連結:
  6. 謝明勳(2003)。六朝志怪小說「化胡」故事研究。東華漢學,1,45-69。
    連結:
  7. 謝明勳(2007)。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爲中心考察。東華漢學,5,39-62。
    連結:
  8. 王岫林(2005)。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報應觀。國文天地,20(10),38-46。
  9. 李曉雯(2006)。〈焦湖廟祝〉與〈枕中記〉比較:以悟道模式爲主軸。中國語文,98(4),80-86。
  10. 林玲華(2006)。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仙藥故事看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的變化。東方人文學誌,5(4),33-60。
  11. 紀千惠(2005)。六朝志怪書之巨人形象溯源。人文研究期刊,1,81-102。
  12. 紀千惠(2004)。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巨人與侏儒初探。東方人文學誌,3(3),49-80。
  13. 紀千惠(2005)。嘉義大學中文研究所。
  14. 徐宗潔(2003)。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人鬼關係:由心理分析的觀點論之。古今文藝,29(3),39-46。
  15. 徐金芬(2003)。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情欲論述:從人與物魅的邂逅談起。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8,1-9。
  16. 許麗雯(2004)。教你看懂六朝志怪小說。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郭蕙嵐(2004)。「妖」的原初意涵:六朝以前「妖」現象探析。仁德學報,3,113-129。
  18. 郭麗鎔(2004)。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9. 趙麗莎(2005)。《續齊諧記》內容探究。東方人文學誌,4(2),69-93。
  20. 劉文元(2006)。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1. 劉苑如(2004)。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2. 劉苑如(2004)。松柏岡岑: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墓葬習俗與文化解讀。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3. 劉雪真(2003)。志怪小說中的變形母題:以狐妻故事爲例。南榮學報,7,227-239。
  24. 蔡其原(2007)。東華大學中文系。
  25. 蔡美瑤(2006)。人鬼戀:以《搜神記》爲本。文華學報,14,57-67。
  26. 鄭佑璋(2007)。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27. 賴信宏(2007)。東華大學中文系。
  28. 賴素玫(2004)。六朝志怪小說中夢與死亡的意義交涉。興大人文學報,34,73-99。
  29. 謝明勳(2003)。(新校)搜神記·導讀。世界書局。
  30. 謝明勳(2004)。六朝志怪小說「循跡覓蹤」故事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1. 謝明勳(2004)。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論著目錄。東華漢學,2,293-309。
  32. 謝明勳(2005)。從佛經到志怪-以六朝志怪觀世音應驗故事爲例。魏晉六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曾敬宗(2014)。魏晉南北朝「壺中人」故事演化情況探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8,13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