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西周初以「殷」、「衣」代國號「商」研究

并列篇名

Research of using Yin and Yi Istead of Shang in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DOI

10.7013/CCTHCWHSNK.200906.0129

作者

邱敏文(Min-Wen Chiou)

关键词

西周 ; 商 ; 殷 ; 衣 ; 國號 ; West Zhou ; Shang ; Yin ; Yi ; kuo hau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09 / 06 / 01)

页次

129 - 1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殷」與「高」兩字在作爲國號時,使用方式不|司,在甲骨卜辭中可得商人稱已爲「商」,但降至周代,周人稱商人爲「商」、爲「殷」,且另有音近的「衣」。進一步觀察金文中「殷」與「商」兩國號的使用,四周中期以後皆不見以「商」稱「商朝」,則多以「殷」取代之。 要了解此種現象的產生,首先必須先釐清「商」、「殷」、「衣」諸字在甲骨卜辭中的使用情況,再明白商代諸字使用的梗慨,及其所代表的意涵;其次,從文獻的記載以及金文資料,了解周人對待殷遺民的策略,如此可以解釋西周初年周人稱「商朝」的「殷」之因並非郭沫若所云是敵愾。

英文摘要

Yin and Shang, the names of the country, were used differently in Oracle-bone scriptures. Shang people called themselves Shang, but in Zhou Dynasty, Zhou people called Shang people Shang, or Yin, or even Yi. That is to say, Yin and Shang were widely used, but after the Middle West Zhou, people used Yin instead of Zho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firstly, we have to clarify the condition of using these three words Shang, Yin, and Yi, especially their syntax and semantics. Then, from the documentary record and revealed materials, we could grasp the strategy and attitude of Zhou people in early Western Zhou From this view point, Shang Dynasty was called Yin is just not what KUO MUO ZUO's assertion-sense of hostil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于省吾(1979)。甲骨文字釋林·釋殷。北京:中華書局。
  2.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1996)。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4.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1999)。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觀堂集林·說商。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6. 王國維。王國維先生全集:殷禮徵文。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7. 史蘇苑(1981)。商朝國號淺議。歷史教學,7,30-31。
  8. 朱彥民(1998)。『殷』『商』名辨。南開學報,1,34-39。
  9. 朱楨、王健(1988)。由《康侯□》銘文說到周初三監。殷都學刊,3,16。
  10. 何景成(2006)。族氏銘文資料所體現的西周王朝對殷遺民的政策。古文字研究,26,154-159。
  11. 吳其昌(1971)。殷虛書契解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李民(1984)。《尚書》所見殷人入周后之境遇。人文雜志,5,71-75。
  13. 李孝定(1982)。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研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4. 李學勤(1957)。評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考古學報,3,120-130。
  15. 李學勤(1982)。殷代地理簡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16. 杜正勝(1992)。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
  17. 沈長云(1997)。論殷周之際的社會變革一爲王國維誕辰120周年及逝世70周年而作。歷史研究,6,4-21。
  18. 屈萬里(2003)。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 屈萬里(1961)。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 金祖同(1935)。殷虛卜辭講話。上海:中國書店。
  21. 胡厚宣(1984)。論殷人治療疾病之方法。中原文物,4,27-30。
  22. 張亞初(2001)。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
  23. 張懋鎔(2002)。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24. 郭沫若(1982)。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奴隸制時代。北京:人民出版社。
  25. 郭沫若(1983)。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卜辭通纂。北京:科學出版社。
  26.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28. 楊升南(1982)。商代稱「殷」的由來。歷史知識,1,61-62。
  29. 楊寬(1999)。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葛志毅(2000)。殷周識矣體制比較。學習與探索,6,119-124。
  31. 鄭慧生(1981)。殷商名稱的由來。歷史教學,7,24。
  32. 鍾柏生(1989)。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
  33. 羅振玉(1981)。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