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言情敘事與電影改編之空間再現:以六○至八○年代文化場域為主

并列篇名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in Taiwan Romance Narrative and Film Adaptation-Emphasis on the 1960~1980s Cultural Field

DOI

10.7013/CCTHCWHSNK.200912.0135

作者

黃儀冠(Yi-Kuan Huang)

关键词

言情敘事 ; 女性小說 ; 台灣電影 ; 瓊瑤電影 ; 廖輝英 ; 蕭颯 ; woman fiction ; Taiwan film ; romance narrative ; Qiong-Yao's film ; Liao Hui Ying ; Xiao Sa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09 / 12 / 01)

页次

135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從六○到八○年代台灣言情小說敘事的發展,從瓊瑤的純愛言情敘事到廖輝英、蕭颯等人的社會言情敘事,展現對於愛情、親情的各種層面,以及社會變遷、傳統倫理、與人際關係之間的種種糾葛,言情敘事這個類型隨著社會的變遷發展愈發地豐富多元。女作家所創作的言情敘事成爲書巿暢銷的寵兒,並迅速地在文化場域累積聲譽、作品的知名度,進而成爲大眾媒體-影視,競相改編的素材。本文試圖以瓊瑤、廖輝英、蕭颯三人的言情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爲例,其小說文本皆觸及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婚戀觀之間的矛盾掙扎,具備言情通俗的敘事元素,而在小說被改編的電影裏,其視覺化的空間,如何將現代性的想像,異國的情調,飄泊離散的心緒與言情敘事綰合在一起,並且成爲推動電影敘事的重要元素。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search gender issue in Taiwan romance fiction and film adaptation. This thesis uses text analysis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text meaning in both Qiong-Yao's romance novel and 80's romance novel, which were adapted into films. We also comparative both romance novels and films in the politics of woman's body, which concerns sex and appearance, and try to find the constructed woman image and the meanings of gender in which one is conservative.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aiwanese women films in the 1960-1980s, and focus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cenes in commercial movies. It also discusses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female/male director's works and how much control a woman issue can have in a male dominated indust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瓊瑤電影
  2. Ken Dancyger著(1994)。易智言譯。台北:遠流。
  3. Louis D. Giannetti著、焦雄屏譯(1991)。認識電影。台北:遠流。
  4. 小野(1986)。一個運動的開始。台北:時報文化。
  5. 小野(1988)。白鴿物語。台北:時報。
  6. 王志弘(2000)。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巿文化。
  7. 王雅各(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出版。
  8. 沈曉茵(1997)。中外文學
  9. 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
  10. 范銘如(2002)。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
  11. 張永祥(1986)。今夜微雨。台灣:大大公司。
  12. 張蜀生(1983)。不歸路。台灣:
  13. 張誦聖(2001)。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
  14. 張毅(1985)。我這樣過了一生。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15. 張毅(1986)。我兒漢生。台灣:三一有限公司。
  16. 張毅(1986)。我的愛。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17. 萬仁(1984)。油麻菜籽。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18. 廖金鳯。瓊瑤電影意義的「產生與停滯」之初探。藝術學報,58
  19. 廖輝英(1986)。今夜微雨。台北:皇冠文化。
  20. 廖輝英(1994)。今夜微雨。台北:皇冠文化。
  21. 廖輝英(1983)。油麻菜籽。台北:皇冠文化。
  22. 廖輝英(1983)。不歸路。台北:聯經。
  23. 趙彥寧(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台北:巨流。
  24. 蕭颯(1984)。少年阿辛。台北:九歌。
  25. 蕭颯(1981)。我兒漢生。台北:九歌。
  26. 蕭颯(1983)。我這樣過了一生。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27. 蕭颯(1988)。走過從前。台北:九歌。
  28. 蕭颯(1981)。霞飛之家。台北:聯經。
  29. 蕭颯(1986)。唯良的愛。台北:九歌。
  30. 蕭颯、張毅(1986)。我的愛。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31. 蕭颯、張毅(1986)。我兒漢生。台灣:中央電影公司。
  32. 瓊瑤(1996)。一簾幽夢。台北:皇冠。
  33. 瓊瑤(1999)。我是一片雲。台北:皇冠。
被引用次数
  1. 沈曉茵(2015)。關愛何事:三部 1970 年代的瓊瑤片。藝術學研究,17,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