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理學論述的「自然」概念

并列篇名

The Notion of "Nature" in Neo-Confucianism Discourse

DOI

10.7013/CCTHCWHSNK.200912.0017

作者

楊儒賓(Rur-Bin Yang)

关键词

理學 ; 自然 ; 道體 ; 境界 ; Neo-Confucianism ; nature ; body of Dao ; state of Self-cultivation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09 / 12 / 01)

页次

17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然」是中國思想的重要概念,理學家雖不特別著重此義,但其核心概念卻不離此義。除了日常用語下的「自然而然」之意以外,理學家所用的「自然」大抵有二:(一)「自然」作爲天道創生行爲的述詞,或者「道」之屬性所具備的的自存性質。(二)在工夫論上,表示一種和「作爲」相對立的語彙,它表至高境界的狀態詞。依理學家的「自然」義,理學思想不能以當代的主觀唯心主義視之,也不完全是主體主義,因爲所有成熟的道德行爲都要依理行事,「自然」要建立在「必然」之基礎上。

英文摘要

”Nature” is one important no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ough the Neo-Confucians did not specifically emphasize its significance, their key concepts nevertheless revolve about it. Besides the daily usage that means ”spontaneously,” the Neo-Confucians' notion of ”nature”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one serves as the predicate for the Way of Heaven's doings of creation, or the self-existent state of the properties of Dao. The other is an opposite term to ”unnatural” in the Doctrine of Efforts, an adverbial modifier for the ultimate state of Self-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o-Confucians' concept of ”nature,”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cannot be identified with the modern-day subjective Idealism, nor is it entirely Subjectivism. Because all mature moral conduct have to be executed in accordance with reason, ”nature” has to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necess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邵雍(1965)。皇極經世書。台北:中華書局。
  2. 宋梁靖德編、星賢校(1999)。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 宋陳淳(1973)。北溪大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 宋程顥、程頤(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店。
  5. 宋蘇軾(1964)。蘇東坡全集。台北:世界書局。
  6. 明王守仁(1979)。王文成公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明曹端(1983)。曹月川集•雜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明陳獻章(1919)。白沙子。上海:商務印書館。
  9. 明湛若水(1983)。格物通。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明黃宗羲撰(1975)。宋元學案。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1. 明薛瑄(1983)。讀書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明羅近溪(1967)。盱壇直詮。台北:廣文書局。
  13. 王聘珍撰、王文錦點校(1983)。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14. 周法高(1962)。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5. 孫通海點校(1987)。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
  16. 張東蓀(1974)。知識與文化。台北:廬山出版社。
  17.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1977)。正統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8. 楊伯峻(1982)。論語譯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19. 楊伯峻(1984)。孟子譯注。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20. 楊儒賓、黃俊傑編(2009)。東亞論語學:中國篇。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21. 樓宇烈校釋(1981)。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潘虹智(2018)。論羅近溪思想中的「赤子之心」與「孝弟慈」。中國文學研究,46,33-84。
  2. (2018)。中華禪「道家化」了嗎?—以伊藤隆壽之禪思想批判為例的哲學論評。文與哲,33,8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