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重讀細論《冥報記》-以文輔教?藉教勸世?

并列篇名

Review 《Ming Bao Ji》

DOI

10.30091/JCDNCHU.200506.0005

作者

張火慶(How-Ching Chang)

关键词

冥報記 ; 釋氏輔教之書 ; 佛教小說 ; Ming Bao Ji ; A book of Buddhisttic teaching ; Buddhistic novel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05 / 06 / 01)

页次

115 - 1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臨《冥報記》在中國小說史上,被歸為以志怪體書寫的「釋氏輔教之書」;雖然學界對它的文學評價高低不一,卻都不能忽視其存在。不僅許多相關論著提到它,也有以它為專題的學位論文。近十年來,小說觀點的進化及研究方法的更新,《冥報記》也被再三的重讀,且有較可靠的版本輯校與作者考述,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與方向。本文即根據這些新資料的補充,試圖從偏向於信仰傳布的立場,重新檢討歷來涉及此書的研究成果與不同評價;也就是以佛教信奉者的感情與實踐來看這類「輔教之書」的功能,是否能滿足其啟發信心或增上修行的需求。就這個意義而言,它的實用性大於娛樂性,因此,對書中紀錄的六十八則故事內容,依其義理的深淺及法門的異同,重新分類,從一般性的報應論到特定的修行觀,逐類引述原文、揭示涵義,並較量他們在信仰與修證上的作用。至於,文學方面的評論,雖偶爾提及,但非本文重點。

英文摘要

《Ming Bao Ji》, the Chinese novel using Zhi Guai's writing way, written by Tang Lin was classified as a book of ”Buddhistic teaching”. Many scholars hold both positive & negative views toward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Literature, nevertheless its significance can’t be neglected. Not only many essays mentioned 《Ming Bao Ji》, but also lots of theses were conducted to research it. Over the years, under this trendy of new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 about novel came pouring in. Ths book was re-examined and reviewed several times. In addition, more reliable and latest versions of the book have provided us some new clues and directions for re-examination of 《Ming Bao Ji》.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dopted new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s our base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all important researches as well as lots of different comments on 《Ming Bao Ji》, from past till now depending on the viewpoint of religion. In other words, it was religious faith birth to this article. So we would check 《Ming Bao Ji》, in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could it console Buddhistic followers' mind and inspire them to keep the chase of Nirvana?” We also tried to make new categories for those sixty-eight stories in 《Ming Bao Ji》. Did it have deeply meanings related to Buddhistic teaching or special Fa Men is our principles in categorizing. In the article, we compared ordinary causality with special concepts in getting Nirvana. Besides, we quoted examples from 《Ming Bao Ji》 while composing the work and then explored different implications between them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followers' faith and getting Nirvana. As to the comments aspect of literature which were not 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were rare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釋聖嚴(1994)。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爲基礎的修行方法。中華佛學學報,7,2-14。
    連結:
  2. 道藏
  3.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4. (1990)。唐代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 太平廣記
  6. 地持論
  7. 弘明集
  8. 對根起行雜錄
  9. (1995)。信行與三階教典籍考略。世界宗教研究,3,341。
  10. 地藏菩薩靈感錄
  11. 華嚴經•賢行願品
  12. 大唐西域記
  13. 高僧傳
  14. 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
  15. 雜阿含經
  16. 唐代釋氏輔教書的幾個特色
  17. 開元釋教錄
  18. 三階位別集錄
  19. 梵網經
  20. 魏書•釋老志
  21. 十誦律卷
  22. 顏氏家訓
  23. 太上妙始經
  24. 唐•王璹。
  25. 唐•尼法信。冥報記
  26. 唐•孫迴璞。
  27. 唐•張公謹。
  28. 唐•畦仁蒨。
  29. 唐•謝弘。
  30. 唐•蘇長。
  31. 隋•蕭璟。
  32. 隋•釋智苑。
  33. 小南一郎(2004)。唐代文學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
  34. 干寶。搜神記
  35. 太虛大師。真現實論
  36. 戶崎哲彥(2002)。唐臨事蹟考-兩唐書•唐臨傳補正。北京:唐研究。
  37. 戶崎哲彥(2002)。唐研究
  38. 方詩銘。輯校
  39. 方詩銘輯校(1992)。古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40. 方詩銘輯校(1992)。古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41. 片谷。研究
  42. 片谷。研究
  43. 片谷。研究
  44. 片谷。研究
  45. 片谷。研究
  46. 片谷景子(1981)。臺大中研所碩論。
  47. 王延秀。感應傳
  48. 王青(2004)。西域冥府遊歷故事對中土的影響。新疆大學學報,1
  49. 王青(2001)。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與神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0. 王國良(1988)。冥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51. 王琰。冥祥記
  52. 矢吹慶輝(1973)。三階教之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53. 朱君台。徵應傳
  54. 何承天。報應問
  55.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56. 李斌誠、楊曾文、方廣錩編(2001)。佛教與歷史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57. 杜晨貴(1988)。論隋唐佛教小說。曲靖師專學報,1
  58. 孟獻忠。金剛般若經集驗記
  59. 宗密。佛說盂蘭盆經疏
  60. 林辰(1998)。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
  61. 侯白。旌異記
  62. 俞汝捷(1991)。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台北:淑馨。
  63. 冥報記
  64. 唐臨。冥報記
  65. 孫昌武編校(1994)。觀世音應驗記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66. 祖台之。述異記
  67. 張國剛(2003)。中國中古史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68. 張國剛(2003)。中國中古史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69. 張國剛(2003)。中國中古史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70. 張瑞芬。從《冥報記》到〈劉薩訶和尚因緣記〉看唐代釋氏輔教書的幾個特色
  71. 張瑞芬(1996)。《觀世音應驗記》與《冥祥記》諸書-論六朝釋氏輔教書與志怪之關係。4
  72. 張瑞芬(2000)。第二屆通俗與雅正文學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
  73. 張瑞芬著。論六朝釋氏輔教書與志怪之關係
  74. 張瑞芬著。論六朝釋氏輔教書與志怪之關係
  75. 張瑞芬著。從《冥報記》到「劉薩訶和尚因綠記」看唐代釋氏輔教書的幾個特色
  76. 電子雜誌
  77. 張鷟。朝野僉載
  78. 許善心。靈異記
  79. 江海學刊
  80. 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
  81. 陳揚炯(2002)。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江蘇古籍。
  82. 陶潛。搜神後記
  83. 傅亮、張演、陸杲。觀音應驗記
  84. 程毅中(1990)。唐代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
  85. 程毅中。冥報記
  86. 費長房。歷代三寶記
  87. 黃帔。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
  88. 黃帔。廣弘明集
  89. 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
  90. 楊寶玉(1997)。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91. 楊寶玉(1997)。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
  92. 董志翹譯注(2002)。觀世音應驗記三種。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93. 劉長東(2003)。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高雄佛光山。
  94. 劉長東(2000)。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95. 劉長東(2000)。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巴蜀書社。
  96. 大陸雜誌
  97. 劉敬叔。異苑
  98. 劉義慶。幽明錄
  99. 劉義慶。宣驗記
  100. 中原文物
  10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102. 蕭子良。宣明驗
  103. 蕭登福(1998)。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台北:學生書局。
  104. 戴安。釋疑論
  105. 韓雲波(2002)。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
  106. 韓雲波(2002)。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107. 韓雲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
  108. 藍吉富(1995)。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
  109. 顏之推。冤魂志
  110. 顏之推。集靈記
  111. 釋神清。北山錄
  112. 釋道宣。大唐內典錄
  113. 釋道宣。大唐內典錄
  114. 釋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115. 顧偉康(1997)。禪淨合一流略。台北:東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