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心雕龍“道”義新詮

并列篇名

The Collection of Explainations on 'Truth' Unto the Wen Shin Tiu Loan

DOI

10.30091/JCDNCHU.200601.0006

作者

李建福(Chien-Fu Lee)

关键词

文心雕龍 ; 道 ; 原道 ; 自然 ; 文學本原 ; 易傳 ; wen shin tiu loan ; truth ; original truth ; the heavenly things ; literature origin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6 / 01 / 01)

页次

139 - 1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於《文心雕龍•原道》之涵義,及全書所用「道」字之義,詳加辨析,證明「原道」之「道」,為「自然」之義,指形上之本體,宇宙萬物之根源,在本書中具特殊涵義,為專門術語。劉勰推源文章本於「自然」,作為其文學理論之超越根據,並為其衡文標準,為第一要義。其餘「道」字意義,則可分為九大類別。

英文摘要

My proposal provides for the meaning of all the word of 'truth' in ”wen shin tiu loan • original truth”, that's testified to belong to the Heavenly things, the metaphysical subjectivity, and the origin under heaven, so as to become a specific term in the book. Liu Si derived the Chinese classics from the Heavenly things with which he made to be a subjectivity of his lit theory, a level of his criticizing, and as the first principle. The other principles came to the nine poi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中法漢學研究所編(1968)。文心雕龍新書通檢。臺北:
  2.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2000)。文心雕龍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1998)。文心雕龍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1996)。文心雕龍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 中國語文學社編(1969)。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論文集-『文心雕龍』研究專集
  6. 戶田浩曉著、曹旭譯(1992)。文心雕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戶田浩曉著、曹順慶編(1990)。文心同雕集。成都出版社。
  8. 文心雕龍學會編(1986)。文心雕龍學刊。濟南:齊魯書社。
  9. 文心雕龍學會編(1988)。文心雕龍學刊。濟南:齊魯書社。
  10. 文心雕龍學會編(1986)。文心雕龍學刊。濟南:齊魯書社。
  11. 文心雕龍學會編(1983)。文心雕龍學刊。濟南:齊魯書社。
  12. 文心雕龍學會編(1984)。文心雕龍學刊。濟南:齊魯書社。
  13. 方元珍著(1987)。文心雕龍與佛教關係之考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4. 方光華(1995)。略論中國早期本體論概況及其特徵。求索,1
  15. 日本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主編(1992)。《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6. 王元化著(1979)。文心雕龍創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王元化著(1992)。文心雕龍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王元化著(2004)。文心雕龍講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 王元化選編(1983)。日本研究文心雕龍論文集,濟南:
  20. 王立科(1995)。《文心雕龍》構築的自然美理論。廣西社會科學,6
  21. 王利器校箋(1982)。文心雕龍校證。臺北:明文書局。
  22. 王更生著(1995)。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23. 王更生著(1991)。文心雕龍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4. 王更生著(1984)。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5. 王更生著(1984)。重修增訂文心雕龍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6. 王更生編纂(1980)。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粹。臺北:育民出版社。
  27. 王更生選注(1994)。文心雕龍選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28. 王忠林著(1998)。文心雕龍析論。臺北:三民書局。
  29. 王松木(1997)。由「原道」、「徵聖」、「宗經」談經學在「文心雕龍」中的實質意義。中國語文,80(3)
  30. 王金凌著(1981)。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
  31. 王金凌著(1988)。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臺北:華正書局。
  32. 王師禮卿著(1986)。文心雕龍通解。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33. 王國良編(1987)。劉勰文心雕龍研究論著目錄。書目季刊,21(3)
  34. 王彩琴、王志偉(1998)。試論劉勰的思想淵源。洛陽師專學報,1
  35. 王淮注釋(1969)。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6. 王新軍著(1998)。周易繫辭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37. 王毓紅著(2002)。在文心雕龍與詩學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
  38. 王葆玹(1994)。道家陰陽剛柔說與《繫辭》作者問題。道家文化研究,4
  39. 王運熙(1983)。《文心雕龍•原道》和玄學思想的關係。文學評論叢刊
  40. 王運熙著(1986)。文心雕龍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1. 王運熙、楊明著(1989)。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2. 王夢鷗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43. 本書編委會編(1985)。中國文藝思想史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4. 本書編委會編(1984)。中國文藝思想史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5. 皮朝綱(1980)。文心雕龍興老莊思想。四川師院學報,2
  46. 目加田成(1986)。中國文藝中「自然」的意義。中華文史論叢,2
  47. 石家宜(1988)。且莫小視了「文之樞紐」的整體性-從對「原道第一」的再思考談去。文心雕龍學刊,5
  48. 石家宜著(1993)。文心雕龍整體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
  49. 石壘(1967)。文心雕龍「原道」辨原。人生,32(3)
  50. 石壘著(1977)。文心雕龍與佛儒二教義理論集。香港:雲在書屋。
  51. 石壘著(1971)。文心雕龍原道與佛道義疏證。香港:雲在書屋。
  52. 伍世昭(1990)。文心雕龍與儒家道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
  53. 朱伯崑著(1986)。易學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4. 朱伯崑著(1995)。易學哲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55. 朱伯崑著(1991)。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公司。
  56. 朱良志(1990)。《文心雕龍•原道》的文化學意義。中國文學研究,2
  57. 朱迎平編(1987)。文心雕龍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8. 江灝(1988)。「……之為……」句型辨。湖南師範大學學報,3
  59. 牟世金(1986)。劉勰「原道」論的實質和意義。文心雕龍學刊,4
  60. 牟世金著(1995)。文心雕龍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1. 牟世金著(1983)。雕龍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牟世金著(1993)。雕龍後集。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63. 牟鍾鑒(1987)。南北朝經學述評。孔子研究
  64. 米至仁(1987)。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65. 何文匯著(1986)。雜體詩釋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6. 吳功正著(1994)。六朝美學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67. 吳玉如(199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68. 吳承學(1991)。釋「自然」:兼論文學批評概念的歷史性。廣東社會科學,4
  69. 吳聖昔著(1992)。劉勰文學思想建構與精髓。臺北:貫雅文化公司。
  70. 呂紹綱(1989)。易大傳與老子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思想體系-兼與陳鼓應先生商榷。哲學研究,8
  71. 宋祚胤(1981)。論《周易》的宇宙觀。湖南師院學報,1
  72. 李曰剛著(1982)。文心雕龍斠詮。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73. 李平(1991)。《周易》與《文心雕龍》。周易研究,3
  74. 李平(1995)。論《文心雕龍》的體用之道。安徽師大學報,4
  75. 李平(1999)。《文心雕龍》研究的回顧與反思。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7(1)
  76. 李平(1998)。《文心雕龍•原道》三題:兼論劉勰對古代哲學傳統的繼承。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
  77. 李宗慬(1965)。文心雕龍「原道」辨。大陸雜誌,30(12)
  78. 李金泉(1986)。文心雕龍「道之文」辨析。文心雕龍學刊,3
  79. 李貞祥(1997)。文道關係之源、流、變。上饒師專學報,4
  80. 李重華(1997)。「文與道」:一個永恆的話題。呼蘭師專學報,3
  81. 李順剛(1993)。「文」與中國古代的文學觀念。文藝研究,1
  82. 李煥明(1988)。文心雕龍與易經。中華易學,9(10)
  83. 李艇(1993)。論劉勰的思想傾向問題。喀什師範學院學報,3
  84. 李慶甲著(1989)。文心識隅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5. 李蔚著(1996)。詩苑珍品:璇璣圖。北京:東方出版社。
  86. 李澤厚著(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87. 李澤厚、劉剛紀主編(1987)。魏晉南北朝美學思想。臺北:谷風出版社。
  88. 李霞(1996)。老莊道論的宇宙論內涵。安徽大學學報,4
  89. 杜國鈞(1987)。「一陰一陽之謂道」新探。求是學刊,2
  90. 沈謙著(1981)。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臺北:華正書局。
  91. 甫之、涂光社主編(1988)。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濟南:齊魯書社。
  92. 周弘然(1976)。文心雕龍原道篇的綜合思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8)
  93. 周汝昌(1982)。文心雕龍原道篇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1
  94. 周振甫(1992)。劉勰論文原道。陰山學刊,2
  95. 周振甫(1996)。劉勰《原道》獻疑。中文自學指導,2
  96. 周振甫(1980)。文心雕龍原道試論。文史
  97. 周振甫主編(1996)。文心雕龍辭典。北京:中華書局。
  98. 周振甫注(1987)。文心雕龍注釋附今譯。臺北:里仁書局。
  99. 周紹恒著(2004)。文心雕龍散論及其他。北京:學苑出版社。
  100. 季廣茂(1995)。面對自然-劉勰的自然本體論與亞氏的摹仿自然說之比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
  101. 易中天著(1988)。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上海文藝出版社。
  102. 祁志祥(1991)。「肇於道」、「源於物」、「本於心」、「淵於經」-中國古代的文源論概觀。漢中師院學報,1
  103. 邱世友著(1984)。水明樓小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104. 侯外廬(1992)。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05. 宣奉華(1998)。論《文心雕龍》的哲學內蘊。文心雕龍研究,3,126-132。
  106. 施惟達(1991)。文心雕龍:綜合儒道佛的美學建構。雲南社會科學,2
  107. 柯慶明(1968)。論劉勰的原道說。臺灣大學論壇,23
  108. 胡山林(1995)。《文心雕龍》的自然觀。台州師專學報,5
  109. 胡健(1989)。「道之文」初探:讀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淮陰師專學報,3
  110. 胡經之(1989)。文心雕龍:文化融合的結晶。北京大學學報,5
  111. 范文瀾註(1998)。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12. 唐亦男(1977)。文心雕龍原道篇疏釋。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篇),12
  113. 唐亦男著(1974)。文心雕龍講疏。臺北:蘭臺書局。
  114. 唐君毅著(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5. 夏志厚(1986)。文心雕龍成書年代與劉勰思想淵源新考。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116. 夏志厚(1990)。周易與文心雕龍理論構架。文藝理論研究,3
  117. 徐克謙(1994)。論《易傳》和《老子》基本思想體系的一致。江蘇社會科學,2
  118. 徐復觀著(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119. 徐復觀著(1976)。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0. 徐復觀著(1987)。中國文學論集續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1. 祖保泉解說(1993)。文心雕龍解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22. 祝瑞開著(1989)。兩漢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3. 袁峰(1993)。三玄的哲學精義對劉勰的影響。西北大學學報,3
  124. 袁濟喜著(1991)。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5. 馬白(1984)。從方法論看《周易》對《文心雕龍》的影響。中國文藝思想史論叢,1
  126. 馬宏山(1981)。文心雕龍之道再辨。新疆大學學報,3
  127. 馬宏山(1979)。文心雕龍之「道」辨-兼論劉勰的哲學思想。哲學研究,7
  128. 馬宏山(1980)。論文心雕龍的綱。中國社會科學
  129. 馬宏山著(1982)。文心雕龍散論。新疆人民出版吐。
  130. 高懷民著(1975)。先秦易學史。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131. 涂光社(1997)。現代《文心雕龍》研究述評。文學評論,1
  132. 張少康(1997)。再論《文心雕龍》和中國文化傳統。求索,5
  133. 張少康(1983)。文心雕龍的原道論-劉勰文學思想的歷史淵源研究之一。文心雕龍學刊,1
  134. 張少康著(1988)。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5. 張少康著(1987)。文心雕龍新探-劉勰文學理論體系及其淵源。濟南:齊魯書社。
  136. 張少康著(1991)。文心雕龍新探-劉勰文學理論體系及其淵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37. 張少康編(2002)。文心雕龍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38. 張少康、韋海英(1988)。文心雕龍與道家美學。文心雕龍學刊,5
  139. 張文勛(1961)。漫談劉勰文學觀的哲學思想基礎。光明日報(1961/04/09)
  140. 張文勛著(1992)。華夏文化與審美意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41. 張文勛著(2000)。張文勛文集。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142. 張文勛著(1984)。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3. 張加才(1991)。老莊道家自然主義論綱。蘭州大學學報,3
  144. 張立文著(198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5. 張立文著(1991)。周易與儒道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46. 張秀烈(199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47. 張長青、張會恩(1980)。《文心雕龍•原道》辨析。湖南師院學報,4
  148. 張洪波、陳盈盈(1987)。名教與自然之辨的歷史演變。安慶師院學報,3
  149. 張海明(1991)。原道說和中國文學理論。上海文論,5
  150. 張海燕(1990)。論魏晉玄學的自然主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3
  151. 張素貞(1970)。文心雕龍之文學本原論。學粹,12(5)
  152. 張啟成、子賢、龔仁貴、謝祥皓(1962)。關於文心雕龍的「道」的討論。文史哲,6
  153. 張森富(1995)。六朝文論中之原道問題。中國國學,23
  154. 張雁棠(1970)。文心雕龍之文學本原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3)
  155. 張會恩(1991)。「明道觀」系統疏解。中國文學研究,3
  156. 張燈著(1995)。文心雕龍辨疑。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57. 張嚴譔(1966)。文心雕龍上下編輯注辨正
  158. 敏澤著(1987)。中國美學思想史。濟南:齊魯書社。
  159. 敏澤著(1993)。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60. 曹道衡(1961)。劉勰的世界觀和文學觀初探。光明日報(1961/04/09)
  161. 曹礎基(1989)。劉勰自然觀試論-兼與莊子自然觀之比較。學術研究,3
  162. 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編著(1975)。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臺北:
  163. 畢萬忱、李淼著(1985)。文心雕龍論稿。濟南:齊魯書社。
  164. 莊雅洲(1970)。劉勰的文原論。文風,18
  165. 郭德茂(1989)。「有无之辨」與劉勰的哲學觀。陝西師大學報,4
  166. 郭鵬著(2004)。《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和歷史淵源。濟南:齊魯書社。
  167. 陳允鋒(1995)。《文心雕龍•原道》與《易傳》之關係。漳州師院學報,3
  168. 陳兆秀著(1986)。文心雕龍術語探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69. 陳守富(1994)。論《文心》的易象思想。周易研究,3
  170. 陳伯海(1984)。文心二題議。文心雕龍學刊,2
  171. 陳良運著(1992)。文與質·藝與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2. 陳思苓著(1988)。文心雕龍臆論。成都:巴蜀書社。
  173. 陳拱(1985)。文心雕龍原道篇疏釋。東海中文學報,5
  174. 陳師問梅(1980)。文心雕龍論文本於道與文以載道。中國文化月刊,9
  175. 陳素英(1986)。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76. 陳詠明著(1992)。劉勰的審美理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177. 陳順智(1990)。玄學本體論與文心雕龍。武漢大學學報,5
  178. 陳順智(1992)。論《文心雕龍》之道的本質特徵。武漢大學學報,2
  179. 陳新雄、于大成主編(1979)。文心雕龍論文集,臺北:
  180. 陳鼓應(1989)。易傳繫辭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兼論易傳乃道家系統之作。哲學研究,1
  181. 陳鼓應(1989)。老子與孔子思想比較研究。哲學研究,8
  182. 陳鼓應(1994)。《文言》解《易》的道家傾向。道家文化研究,4
  183. 陳鼓應(1991)。易傳繫辭所受莊子思想之影響。哲學研究,4
  184. 陳鼓應(1994)。《彖傳》的道家思維方式。哲學研究,3
  185. 陳鼓應注譯(1997)。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6. 陳鼓應著(1994)。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7. 陳耀南(1985)。周易繫辭與文心原道。古典文學,7
  188. 陳耀南(1983)。文心原道眾說平議。明報月刊
  189. 陳耀南著(1989)。文心雕龍論集。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
  190. 陸侃如(1961)。文心雕龍論「道」。文史哲,3
  191. 陸侃如著(1987)。陸侃如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
  192. 陸侃如、牟世金譯注(1981)。文心雕龍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193. 陸侃如、牟世金譯注(1995)。文心雕龍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194. 勞思光著(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
  195. 彭恩華編譯(1984)。興膳宏《文心雕龍》論文集,濟南:
  196. 普慧(1997)。《文心雕龍》與佛教成實學。文史哲,5
  197. 曾春海著(1997)。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 湯用彤著(1991)。理學·佛學·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 程天祜、孟二冬(1982)。文心雕龍之「神理」辨-與馬宏山同志商榷。文學遺產
  200.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
  201. 馮春田(1996)。論劉勰「原道」之「自然」說是「文心雕龍」文章美學的理論基礎。中國國學,24
  202. 馮春田(1989)。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之「道」本原略考及其特性辨。東嶽論叢,6
  203. 馮春田(1986)。劉勰的自然觀點及其文學理論。東嶽論叢,2
  204. 馮春田著(2000)。文心雕龍闡釋。濟南:齊魯書社。
  205. 黃侃著(1973)。文心雕龍札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6. 黃河(1986)。文心雕龍原道篇管窺。文心雕龍學刊,4
  207. 黃美娥(1995)。劉勰與蘇軾文、道觀念之比較-從「文心雕龍•原道篇」談起。東南學報,18
  208. 黃高憲(1997)。《周易》經傳與《文心雕龍》(上)。福州師專學報,3
  209. 黃高憲(1997)。《周易》經傳與《文心雕龍》(下)。福州師專學報,4
  210. 黃景進(1990)。文心雕龍原道篇之思想淵源與文藝美學。政治大學學報,61
  211. 黃壽祺、張善文(1986)。試論周易對文心雕龍的影響。文心雕龍學刊,4
  212. 黃壽祺、張善文編(1990)。周易研究論文集,北京:
  213. 黃端陽(1997)。《文心雕龍•原道篇》之「道」義析辨-兼論文、道兩者之關係。東吳中文研究集刊,4
  214. 黃廣華(1988)。「文之為德也,大矣」辨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13
  215. 黃錦遌(1991)。《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的思想淵源。逢甲中文學報,1
  216. 逯欽立遺著、吳云整理(1984)。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17. 廉永英(1973)。文心雕龍原道第一會箋。北女師專學報,3
  218. 廉永英(1978)。文心雕龍道義箋證。孔孟月刊,16(6)
  219. 楊乃喬(1997)。互補與整合-論劉勰文學理論體系「內儒外道」人格類型的構成。江海學刊,1
  220. 楊明照(1962)。從文心雕龍原道、序志兩篇看劉勰的思想。文學遺產增刊,11
  221. 楊明照。文心雕龍原道篇「文之為德也」句試解。文史,32
  222. 楊明照主編(1995)。文心雕龍學綜覽。上海:上海書店。
  223. 楊明照著(1982)。文心雕龍校注拾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4. 楊明照著(2001)。文心雕龍校注拾遺補正。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25. 楊明照著(1985)。學不已齋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6. 楊國榮(1991)。先秦道論的演進。江淮論壇,2
  227. 楊憲邦主編(1987)。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8. 楊颺(1997)。劉勰的形而上學批判與重建:兼比較劉勰與海德格爾的本體觀。東方叢刊,3
  229. 葉桂桐(1987)。魏晉時期「名教」與「自然」關係論試析。濟寧師專學報,1
  230. 葛榮晉著(1993)。中國哲學範疇導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31. 董冰竹(1992)。「文學的自覺時代」的最大的理論成果:論「自然之道」才是《文心雕龍》體系的基石。山西大學學報,1
  232. 董冰竹(1988)。論魏晉思潮和文學創作對文心雕龍的影響。文心雕龍學刊,5
  233. 詹閗義證(1989)。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4. 賈樹新(1994)。《文心雕龍》的「道」-兼論《文心雕龍》與《周易》。遼寧大學學報,6
  235. 賈樹新(1993)。《文心雕龍》研究的最新進展與發展趨勢。松遼學刊,4
  236. 廖蔚卿著(1978)。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37. 趙仲邑譯注(1985)。文心雕龍譯注。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38. 趙盛德著(1988)。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桂林:漓江出版社。
  239. 劉文忠(1998)。試論《易傳》對《文心雕龍》的影響。文心雕龍研究,3,97-110。
  240. 劉志堅(1996)。臺中,私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241. 劉明宗(1993)。文心雕龍原道篇探賾。海軍軍官學校學報,3
  242.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198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43. 劉凌(1998)。古代哲學背景中的《文心雕龍》。文心雕龍研究,3,84-96。
  244. 劉笑敢(1996)。老子之自然與無為概念新詮。中國社會科學,6
  245. 劉進軍(1995)。簡析先秦儒道思想中的自然主義。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
  246. 劉渼著(2001)。台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47. 劉渼著(2001)。台灣近五十年來「《文心雕龍》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48. 滕福海(1986)。文心雕龍的文源說。文心雕龍學刊,3
  249. 蔣凡、張小平(1994)。《周易》對古典美學和文論批評的影響。內蒙古師大學報,1
  250. 蔣祖怡著(1985)。文心雕龍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1. 蔡宗陽(1997)。《文心雕龍》中「道」字的涵義。訓詁論叢(第二屆訓詁學學術研討會論文),2
  252. 蔡宗陽著(1983)。莊子之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53. 蔡師宗陽(1988)。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54. 蔡鍾翔(1986)。王弼哲學與文心雕龍。文心雕龍學刊,4
  255. 蔡鍾翔(1983)。論劉勰的「自然之道」。文心雕龍學刊
  256. 蔡鍾翔、袁濟喜(1986)。文心雕龍與魏晉玄學。文心雕龍學刊,3
  257. 蔡鍾翔、黃保真、成復旺著(1987)。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258. 鄭在瀛著(1995)。六朝文論講疏。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59. 鄭毓瑜(1985)。劉勰的原道觀。中外文學,14(3)
  260. 儒道天論發微(1985)。傅佩榮(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1. 盧盛江著(1994)。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62. 諶兆麟(1984)。論《文心雕龍》文學美學體系。湖南師院學報,3
  263. 諶兆麟(1991)。論文藝學範疇「德」的由來與孳衍。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4)
  264. 錢穆著(1976)。中國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65. 錢穆著(1988)。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6. 龍必錕(1997)。《文心雕龍•原道》隨筆。臨沂師專學報,5
  267. 戴景賢(1986)。文心雕龍原道篇釋義。古典文學
  268. 戴璉璋著(1989)。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269. 韓玉彝著(1977)。輔仁大學中文所坺年碩士論文。
  270. 韓林德(1988)。老子美學初探。美學研究
  271. 韓湖初(1993)。《文心雕龍》文道觀述評。語文輔導,5、6
  272. 韓湖初(1998)。《文心雕龍》之「道」溯源。文心雕龍研究,3,111-125。
  273. 韓湖初(1986)。略論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的唯物主義性質-與王兄化同志商榷。文心雕龍學刊,3
  274. 韓湖初著(1993)。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75. 魏士衡著(1994)。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276. 魏家川(1995)。劉勰的自然之道與文貴自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
  277. 羅立乾(1986)。文心雕龍原道札記。文心雕龍學刊,3
  278. 羅立乾注譯(1994)。新譯文心雕龍。臺北:三民書局。
  279. 羅宗強著(1996)。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
  280. 羅思美(1998)。劉勰、莊子自然觀之比較。文心雕龍研究,3,1-20。
  281. 羅思美(1984)。試論文心雕龍原道之道。香港浸會學院學報,11
  282. 關永中(1987)。美的形上學-文心雕龍原道篇。臺大哲學論評,10
  283. 蘇文菁(1997)。文學創作中的自然與自然的文學創作:劉勰自然觀論。福建論壇,6
  284. 饒芃子主編(1992)。《文心雕龍》-九八八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店。
  285. 饒宗頤(1991)。文心雕龍原道篇疏。文轍,341-365。
  286. 饒宗頤(1991)。文心雕龍探原。文轍,341-365。
  287. 饒宗頤(1991)。文心與阿毗曇心。文轍,341-365。
  288. 饒宗頤(1962)。文心雕龍集釋:原道第一。香港大學中文學會年刊
  289. 饒宗頤著(1991)。文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0. 顧農(1996)。關於《文心雕龍》的思想體系。天津師大學報,2
  291. 欒棟(1997)。試論中華審美元典之總綱-「文心雕龍•原道」辨證。哲學與文化,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