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審美視域與文本唱和歷程與反應:以兒童賞析繪本之審美愉悅為例

并列篇名

Interaction of Children's Aesthetic Pleasure and Text Structure of Picture Book

DOI

10.6793/JNTCA.201104.0135

作者

賴玉釵(Yu-Chai Lai)

关键词

美感體驗 ; 敘事結構 ; 接收美學 ; 審美期待 ; 繪本 ; aesthetic experience ; narrative ; reception aesthetics ; aesthetic expectation ; picture book

期刊名称

藝術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8期(2011 / 04 / 01)

页次

135 - 1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就傳播歷程觀之,閱聽人之所以有「故事好看」的感動,可取決於文本結構、讀者及此二者之交流歷程。本研究則初步解釋孩童之審美視域、繪本的圖文整合之文本結構、讀者如何以想像力和作品對話、其間所引發之美感體驗質素,以研析兒童之接收與美感反應歷程。研究發現,審美視域乃是孩童先前對作品之知悉組成,如其對卡通、影片或電玩等圖像之理解。另孩童之家庭環境、親子關係、玩耍、求學與友伴共處等經歷,亦可影響孩童預期繪本情節走向,與「審美期待」相繫。

英文摘要

Reception aesthetics paradigm mentioned aesthetic responses coming from interaction of audience's horizon and textual stru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audience and text could be regarded as ”hermeneutics circle”, like Heidegger and Gadamer have pointed out. From reception aesthetics perspective, we can bring different ways to think about the ontology of audience,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and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response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is article want to discuss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s aesthetic horizon and picture book's text structure to elaborate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Amount, J.、Marie, M.、吳珮慈譯(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台北:遠流。
  2. Cole, B.、吳燕凰譯(1999)。頑皮公主不出嫁。台北:格林。
  3. Daveies, S.、宋瑾譯、柯楊譯、陳燕婷譯、高拂曉譯、汪濤譯、王維•薛帥譯、張普譯、盧廣瑞譯(2007)。音樂的意義與表現。湖南:湖南文藝。
  4. Doonan, J.、宋珮譯(2006)。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台北:雄獅美術。
  5. Evans, J.(Ed.)(2009).Talking beyond the page: Reading and responding to picturebooks.New York, NY:Routledge.
  6. Fried, A.、Gleich, J.、張莉莉譯(1999)。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台北:格林。
  7. Giuliano, F.、洪絹譯(2007)。我不想長大。台北:格林。
  8. Glazer, J. I.(1986).Literature tor young children.Columbus, OH:Merrill.
  9. Holub, R. C.(1984).Reception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New York, NY:Methuen.
  10. Ingarden, R.(1973).The literary work of art: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borderlines of ontology, logic, and theory of literature: With an appendix o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in the theater.Evansston, IL: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1. Ingarden, R.(1986).The work of music and the problem of its identity.London:Macmillan.
  12. Ingarden, R.(1973).The 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Evansston, IL: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3. Iser, W.(1978).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Baltimore, 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4. Jalongo, M. R.、葉嘉青譯(2008)。幼兒文學:零歳到八歳的孩子與繪本
  15. Jauss, H. R.(1982).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6. Jauss, H.R.(1982).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hermeneutics.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7. Kiefer, R.Z.(1994).The potential of picture books: From visual literacy to aesthetic understanding.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8. Lewis, C.S.、彭倩文譯(2005)。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台北:大田。
  19. Lewis, J.R.、Innocent, R.、郝廣才譯寫(2010)。百年之家。台北:格林。
  20. Lucado, M.、Martinez, S.、丘慧文譯、郭恩惠譯(2009)。你很特别。台北:道聲。
  21. Lynch-Brown, C.,Tomlinson, C. M.(2005).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22. Nikolajeva, M.,Scott, C.(2006).How picturebooks work.NY:Routledge.
  23. Nodelman, P.(2003).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24. Nodelman, P.(1988).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it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Athens, GA: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5. Polacco, P.、廖春美譯(2000)。傳家寶被。台北:遠流。
  26. Rosenblatt, L. M. (1938). Literature as exploration. New York, NY: MLA
  27. Rosenblatt, L. M.(1978).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Carbondale, I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8. Saito, Y.(2007).Everday aesthe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9. Salisbury, M.、曾秀鈴譯(2008)。童書插畫新世界。台北:積木。
  30. Sanford, B.(Ed.),Iser, W.(Ed.)(1996).The translatability of culture: Figurations of the space between.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1. Scieszka, J.、方素珍譯(1999)。二隻小豬的真實故事。台北:三之三。
  32. Scirocco, M. M.(1992).A Qualitative study of Students' oral and written response to literature in a secondary classroom.Georgia Stal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33. Silverstein, S.、鍾文音譯(2000)。失落的一角。台北:玉山社。
  34. Wiesner, D.、格林文化譯(2006)。海底來的秘密。台北:格林。
  35. Wiesner, D.、格林文化譯(2007)。瘋狂星期二。台北:格林。
  36. 三浦貞子、森喜朗、藤本四郎、盧千惠譯(2009)。小鴨艾力克。台北:玉山社。
  37. 支媛(2009)。論繪本文學的美特質。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1(1),25-30。
  38. 王慧寧(2009)。繪本的概念界定及中日現代繪本溯源。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8(1),54-56。
  39. 司佳珠(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0. 朱立元(1989)。接受美學。上海:人民。
  41. 朱立元、張德興(1999)。西方美學通史Vol. XI—二十世紀美學(下)。上海:文藝。
  42. 朱光潛(1984)。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文藝。
  43. 朱伶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4. 何應傑(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所。
  45. 吳思敬(2005)。詩歌鑑賞心理。台北:揚智。
  46. 吳惠娟(2002)。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47. 吳靖國(2006)。生命教育─視域交融的自覺與實踐。台北:五南。
  48. 林美琴(2009)。繪本有什麼療了不起?。台北:天衛。
  49. 林靜怡(2001)。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50. 邱淑雅(2006)。幼兒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蒙特梭利雙月刊,7,29-31。
  51. 邱瓊蓁(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嘉義大學。
  52. 邱鵬城(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53. 侯明秀(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54. 洪蘭(2004)。歡樂學習,理所當然。台北:天下文化。
  55. 胡怡君(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56. 郝廣才(2001)。一片披薩一塊錢。台北:格林。
  57.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
  58. 高秀君(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59. 張妙君(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60. 梁秋月(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61. 郭恩恵(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
  62. 陳正治(2005)。童話寫作研究。台北:五南。
  63. 陳淑鈺(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所。
  64. 陳暉(2006)。論繪本的性質與特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1),40-42。
  65. 彭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
  66. 游嘉惠(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東,國立台東大學。
  67. 黃玉滿(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68. 黃慧珊(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69. 楊明顯(1987)。長白山下的童話。台北:純文學。
  70. 楊茂秀譯〉(1999)。星月。新竹:和英。
  71. 楊雅涵(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東縣,臺東師範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72. 熊亮、吳翟(1997)。京劇貓:長坂坡。台北:和英。
  73. 臧國仁、蔡琰(2001)。新聞美學之研究與實務。新聞學研究,66,29-60。
  74. 趙天儀(1999)。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富春。
  75. 劉苓莉(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76. 蔡淑娟(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77. 蔡琰 臧國仁(2003)。由災難報導檢討新聞美學的「感性認識」:兼談新聞研究向美學轉向的幾個想法。新聞學研究,74,95-119。
  78. 黎玲、張小元、張晶燕、李紅梅(2002)。藝術心理學。台北:新文京。
  79. 盧美貴、郭美雲(2008)。幼兒生命「故事」的編織─幼稚園繪本教學策略的運用。臺灣教育,654,2-9。
  80. 賴素秋(2003)。臺灣兒童圖畫書理念流變。兒童文學學刊,10,1-21。
  81. 戴至君(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82. 黄雅琪(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蔡承憲、楊朝明、黃啟梧、陳進隆(2014)。繪本召喚式結構對於圖像瀏覽之視覺焦點與凝視軌跡的影響。商業設計學報,18,1-17。
  2. 簡秀娥,許世卿(2022)。莊子寓言的通識創新教學設計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9(3),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