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北市流浪犬管理政策分析-公私協力互動模式觀點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Stray Dog Management Policy in Taipei City-Perspective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odel

DOI

10.6712/JCPA.200806_(5).0011

作者

游威倫(Wei-Lun Yu);石振國(Chen-Kuo Shih)

关键词

流浪犬 ; 流浪犬管理政策 ; 公私協力 ; 公私協力互動模式 ; Stray Dogs ; Stray Dog Management Policy ;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odel

期刊名称

中華行政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期(2008 / 06 / 01)

页次

245 - 2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北市的流浪犬數目由民國88年初的五萬餘隻減少為近年的三千七百餘隻,相較於其他縣市,台北市流浪犬減少的比率可謂居全國之冠,其除了因政府本身的努力外,私部門的積極參與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透過公私協力互動模式的理論觀點對台北市流浪犬管理政策進行分析。本文首先闡明流浪犬的類型與產生原因,其次回顧學者對公私協力互動模式的論述,以作為本文的分析基礎,再由法制面與政策面的角度分析當前台北市流浪犬管理政策公私部門協力互動的情況,並進一步檢討台北市流浪犬管理政策的法制與政策執行狀況及其與私部門及民眾期盼之間的落差。本文由公私協力互動模式出發,發現目前地方政府在處理流浪犬問題時,雖已有〈動物保護法〉作為法源依據,卻仍無法獲得有效解決,主要可歸納為相關法律規範並不完備、政府內部協調不足、政府民間期待落差與利害關係人觀念有待改善等主要四者。

英文摘要

The number of stray dogs in Taipei City has reduced from over 50000 in 1999 to 3790 by now. The ratio of reduction is salient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areas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the efforts of governmen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sector is an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policy of stray dogs management in Taipei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odel.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tries to clarify the types of stray dogs and to find the factors they appearance. Then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explains the framework of analysis by exploring the theory and types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odels After that,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arrangements of stray dog management policy in Taipei City by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odel,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problems that make the expectation ga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The article finds that legalization of Animal Protection Law is the first step of effective stray dogs management policy, the shortcomings have to improve including: the incompleteness of legal structure,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within public sector, the gap of expect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on and ideas of stakehold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Gonzalez Ⅲ, Joaquin L.,Gambhir Bhatta(1998).Evolving Context of Governa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Hants:Ashgate Publishing Ltd..
  2. Sullivan, H.,C. Skelcher(2002).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3. 石慧美(2001)。農政與農情。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4. 江明修、鄭勝分(2003)。全球治理與非營利組織。《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學術研討會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8)。流浪動物及動物福利研討會專輯,台北:
  6. 吳英明(1996)。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書局出版社。
  7. 林水波(2007)。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
  8.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9.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0. 費昌勇(2000)。台北市家犬流浪犬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11. 費昌勇(2002)。台灣地區畜犬流浪犬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12. 費昌勇、莫康銘(1997)。動物醫學。南投:臺灣省畜牧獸醫學會。
  13. 黃以育(2001)。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14. 黃美玲(2003)。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15. 黃基森(2005)。自然生態攝影。台北: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16. 關懷生命協會網站專題報導
  17. 葉力森(1995)。動物與法律。台北: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18. 關懷生命協會專題報導
  19. 葉力森(1992)。改善野犬管理現況資料及民眾意見彙整計畫。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 葉力森、石正人(1995)。台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台北: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21. 劉珈延(2004)。壽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22. 關懷生命協會專題報導
  23. 戴至欣(2007)。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
  24. 蘇耀期、費昌勇(2002)。早期絕育對狗與人類生活關係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研究報告。
被引用次数
  1. 連恆(2020)。運用語意TOPSIS分析動物收容中心之管理績效: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5(1),119-126。
  2. 吳宗憲(2014)。如何緩解道德爭議的不可治理性?-Q方法分析同伴動物保護政策爭議之經驗。中國行政評論,20(1),2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