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元開國期間憲法用語與其翻譯問題試探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Legal Terms and Translational Problems in Constitutional Reception during the Founding Period of the ROC

DOI

10.6712/JCPA.201206_(10).0001

作者

張茂霖(Mao-Lin Chang)

关键词

辛亥革命 ; 臨時約法 ; 憲法繼受 ; 法律用語 ;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11 ;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of the ROC ; Constitutional Reception, Legal Terms

期刊名称

中華行政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2 / 06 / 01)

页次

7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歷史各代皆注重制定律典,傳統律例之發展,除了理論系統已臻成熟,其立法技術亦已自成一格,燦然完備。然而,古來中國法律思想中並無與近代憲法相當之概念,民國肇建之欲仿行西方民主憲法,不論在理論上,或在立法技術上,整個過程自是問題叢生。自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以來,日本的立憲成就便是中國官民豔羨之目標。1912年民國創建前後,日本對中國的影響力更達到了高潮。當時,南京臨時臨時參議院制定〈臨時約法〉,其依據的憲政原理雖然淵源於西洋,但是所需要的憲政知識卻主要係經由日本而傳來;臨時參議院制定憲法所採取之條文,因此常係直接翻譯援用自日本法典。然而,因為於憲法學理尚非極熟稔,又因立法及翻譯技術之煩難,制定之基本法典中乃出現陌生難解的憲政名詞,及寓意流變的回饋漢字;尤其於參考日本法條並進行翻譯時,亦可能產生模糊,甚至發生重要錯誤。本文擬以法律繼受的概念,依據比較憲法的學理,循文本參核的途徑,對於立法技術上的法律用語以及翻譯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與整理。

英文摘要

From the imperial ages on, China had been developing a legal system of herself. After the victory in the 1911 Revolution (Xinhai Revolution), the old empire was toppled and a new republic set up. It was the first time China made up her mind to fetch a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When the revolutionist forces seized Nanking, they established a new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Law of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s this fundamental law was too simple and crud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it had then been revised and reformed into ”the Draft of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of the Great ROC” firstly, and to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urther. After that, the governmental system had been improved and the articles about civil rights completed. But, as the full legal revision or a constitutional reception was unprecedented, it had brought about numerous complicated problems. By probing original text, the middle draft and the related resolutions in the constitution-making procedure, this paper purported to study the new legal terms and translational problems during the founding period of the ROC.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國務院)印鑄局編纂處編,1913,〈公文書程式令〉,民國元年11 月6 日臨時大總統令,錄於:《法令全書》(第四類),北京:印鑄局。
  2. (1959)。講座日本近代法發達史。東京:勁草書房。
  3. (北京)臨時政府公報局,1912a,《臨時政府公報》,第3 號。
  4. 梁啟超,1896,〈論譯書〉,《變法通議》,光緒22 年;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本。
  5. 的野半介,1914,《江藤南白》,下,東京:南白彰顯會。
  6. 南京臨時政府公報局,1912b,《臨時政府公報》,第2 號,民國元年1 月30 日。
  7. 董霖,?,《中國政府》
  8.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臺北:國史館,〈民國元年3 月11日〉。
  9. 董霖,?,《中國政府》,轉引自:《中華民國史事紀要》,臺北:國史館,〈民國元年3 月11日〉。
  10. 穗積陳重,1922,《法窓夜話》,東京:有斐閣。
  11. 上杉慎吉,1935,《帝國憲法逐條講義》,東京:日本評論社。
  12. 土橋友四郎譯編,1925,《日本帝國憲法比較對照世界各國憲法》,東京:有斐閣。
  13. 汪庚年編輯,1911,《法學彙編》,北京:順天時報。
  14. 《民立報》,上海,1912 年2 月1、2 日。
  15. 市村光惠,1921,《改訂增補帝國憲法論》,東京:有斐閣。
  16. 梁啟超,1897,〈讀西學書法〉,《西學書目表》,清光緒23 年沔陽盧靖校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本。
  17. 潘樹藩,1935,《中華民國憲法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18. 楊幼炯,1947,《近代中國立法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19. 南京臨時政府公報局,1912a,《臨時政府公報》,第1 號,民國元年1 月29 日。
  20. (北京)臨時政府公報局,1912b,《臨時政府公報》,第35 號。
  21. 伊藤博文,1889,《「帝國憲法、皇室典範」義解》,東京:國家學會。
  22. 大槻文彥(1983)。箕作麟祥君傳。東京:近世資料會。
  23. 王明德、何勤華點校(1999)。讀律佩觿。北京:法律出版社。
  24. 王健(2003)。探索西方的法言法語—以畢利干的《法國律例》線索,兼論外國法的翻譯與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關係。法制史研究,4
  25. 吉井蒼生夫(1996)。近代日本の国家形成と法。東京:日本評論社。
  26. 佐藤功(1967)。比較政治制度。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27. 李劍農(1988)。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汪榮寶(1991)。汪榮寶日記。臺北:成文出版社。
  29. 金耀基(1981)。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長孫無忌(1996)。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1. 阿部洋(1990)。中国の近代教育と明治日本。東京:福村出版。
  32. 島田正郎(1980)。清末における近代的法典の編纂。東京:創文社。
  33. 荊知仁(1984)。中國立憲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4. 馬建石編、楊育棠編、呂立人編纂吳壇(1992)。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35. 張國福選編(1991)。參議院議事錄、參議院議決案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梁啟超(1960)。飲冰室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7. 滋賀秀三編、寺田浩明編、岸本美緒編、夫馬進編、王亞新譯、范愉譯、陳少峰譯(1998)。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38.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39. 黃源盛(2002)。清末民初近代刑法的啟蒙者─岡田朝太郎。基礎法學─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論文集,臺北:
  40. 黃遵憲、錢仲聯箋注(1983)。人境廬詩草箋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1. 劉元孝(2006)。古典日文解讀法。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2. 劉元孝、劉玟伶(1987)。現代日語文法。臺北:幼獅文化。
  43. 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44. 諸橋輒次、鎌田正、米田寅太郎(1981)。廣漢和辭典。東京:大修館書店。
  45. 鄭玉波(1984)。法諺。臺北:自印本。
  46. 穗積陳重(1980)。続法窓夜話。東京:岩波書店。
  47. 繆全吉(1971)。清代幕府人事制度。臺北:中國人事行政月刊社。
  48. 薩孟武(1989)。學生時代。臺北: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