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哲學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思維及其系統架構的局限

并列篇名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s Methodology Thinking and Its Limits of System Framework from Philosophy Category

DOI

10.29766/JCLLNTU.200607.0007

作者

黃連忠(Lien-Chung Huang)

关键词

哲學範疇 ; 中國哲學 ; 方法論 ; 範疇體系 ; 範疇分類 ; Philosophy category ; Chinese philosophy ; methodology ; category system ;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6 / 07 / 01)

页次

205 - 2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從哲學範疇與研究方法論的聯結關係與論證價值為研究起點,進而試圖分析中國哲學範疇的分類與單一性、相對性、系統性範疇體系的架構,並由此進路探討從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思維的系統。其中,從單一性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價值根源,從相對性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理論架構,從系統性範疇詮釋中國哲學的實踐應用。最後,論證以範疇為研究中心的方法論系統架構可能的優勢與局限。 因此,透過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夠從範疇中思考中國哲學詮釋方法論建構的可能性,以及從範疇的研究與詮釋分類中,分析各種範疇在詮釋系統中其架構的局限,進而彰顯中國哲學的特質及其殊勝的思想價值。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begins from the correlation and argument merit between philosophy category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n, tries to analyz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wholly, relative and systematize philosophy categ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By this approach, it explores the system of Chinese philosophy's methodological thinking by category interpretation, including explaining the Chinese philosophy's root of value by wholly category interpretation, explaining the Chinese philosophy's theoretical framework by relative category interpretation, and explaining the Chinese philosophy's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by systematize category interpretation. Finally, it demonstrates the superiority and limitation of category-centrism methodological system framework. Therefore,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not only rethink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pretative methodology of Chinese philosophy by category, but also analyzes the categories' limitation of framework in interpretive system. At last, it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cellent thinking merits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5)。宗密的禪學思想。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1992)。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
  4. 墨子·經上第四十
  5.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
  6. 宗密的禪學思想
  7. 文集
  8. (2002)。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9. 清戴震撰、張岱年主編(1995)。戴震全書(六)·孟子字義疏證。安徽:黃山書社出版。
  10. 成中英(1985)。中國哲學範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1. 牟宗三(1989)。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
  12. 克立主編(1994)。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 杜繼文、魏道儒著(1995)。中國禪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4. 亞里士多德。範疇篇
  15. 亞里斯士德原著、余紀元譯(2003)。工具論。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16. 郎昆如著(1996)。西洋哲學史。台北:正中書局。
  17. 馬小彥(1987)。試論亞里士多德範疇體系的方法論基礎。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6-59。
  18. 張立文(1996)。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
  20. 張立文(1988)。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1. 張立文(1996)。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2. 張岱年(1989)。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3. 張岱年(1989)。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4. 張岱年、張雲勳主編(1999)。中國哲學基本範疇與文化傳統。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25. 張岱年、葛榮晉(1987)。中國哲學範疇史。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6. 葛榮晉(1987)。中國哲學範疇史。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7.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通論
  28. 葛榮晉(2001)。中國哲學範疇通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9. 葛榮晉(1987)。中國哲學範疇史。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0. 劉冠軍(2001)。哲學方法論論綱。理論學刊,6,56。
  31. 劉冠軍。哲學方法論論綱
  32. 嚴復譯、王中江著(1997)。嚴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33. 饒宗頤(1991)。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黃連忠(2007)。敦煌寫本六祖壇經的發現與文字校訂方法芻議。法鼓佛學學報,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