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齊兩都制下對隨葬俑的影響

并列篇名

The Effect of Duality Government of Northern Qi Dynasty on Pottery Sculptures

DOI

10.29456/SC.200707.0002

作者

劉瑋琦(Wei-Chi Liu)

关键词

東魏北齊 ; 二元政府 ; 隨葬俑 ; Eastern Wei Northern Qi Dynasty ; duality government ; pottery sculptures

期刊名称

史轍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07 / 07 / 01)

页次

41 - 8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東魏北齊在首都鄴城之外,又在晉陽設-個別都,使得整個東魏-北齊時期出現一個二元政府。由於鄴城的政府是完完全全由洛陽遷移過去,代表北魏傳統的權威,而晉陽掌權的是,以高氏為中心的軍事集團,代表的是新興軍閥勢力,兩都制反映了傳統的舊王朝與新興的軍閥勢力並存的情勢。1也因為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使得晉陽與鄴城兩地區出現相當多東魏北齊時的墓葬。在此發現,鄴城地區的墓主大都為漢人(除了元良之外)且幾乎都為士族,而晉陽地區的墓主幾乎是隨著高歡東征西討的六州鮮卑人與少數被胡化的漢人,這身分上的差異是否影響這兩地區喪葬禮制為本文章討論的主題與重點所在。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朝廷皆會對各級官員和皇室貴族使用的鹵簿內容進行詳細的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都有自己的鹵簿,因此從這些鹵簿隊伍便可知擁有者的地位,而這鹵簿儀仗更是當時的權貴者表現自己身份的方法,王侯貴冑們在生命結束復,便會利用最復的機會來炫耀其生前的威儀,2因此他們會在他們墓室壁畫與隨葬俑中展現出來。 在此便對鄴城與晉陽兩地區隨葬俑鹵簿進行分析得知,基本上這兩地區的出行隨葬俑同樣都表現出侍衛型與儀仗型兩類,而且這兩類型的俑皆會隨著墓主人的身分地位有所增減,身分地位越高者,隨葬俑的種類與數量自然會越多,只不過俑的身分與服飾上的表現,似乎會隨著這兩地區的風俗、文化與習慣有所不同。因此從晉陽地區發現許多與鄴城地區不同的俑,如出現大量身穿鐘甲的俑與辮髮俑等,但這地區的墓主似乎是在不違背這傳統禮制的規範內,加入自己的特色。由此可知,北齊時期無論是晉陽或鄴城地區,在禮制上遵循的是鄴城來的規制,即從北魏孝文帝以來一直使用的傳統。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八木春生(2000)。世界美術大全集-三國、南北朝。東京:小學館。
  2. 小林仁(2000)。美術史論叢 造型と文化。東京:雄山格出版社。
  3. 小林太市郎(1947)。漢唐古俗と明器土偶。日本東京:一條書院。
  4.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1979)。北齊庫狄迴洛墓。考古學報,3
  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4)。太原西南郊北齊洞室墓。文物,6
  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2)。太原隋斛律徹墓清理簡報。文物,10,7。
  7.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2001)。大同市北魏宋紹祖墓發掘簡報。文物,7,21-25。
  8.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太原北齊徐顯秀墓發掘簡報。文物,10
  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晉源區文物旅遊局(2006)。太原開化村北齊洞室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
  10.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0)。太原南郊北齊壁畫墓。文物,12
  1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3)。太原市北齊婁叡墓發掘簡報。文物,10
  12. 山西省博物館編(1958)。太原壙坡北齊張肅墓文物圖錄。北京市: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5)。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14.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太原北齊賀拔昌墓。文物,3
  15.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太原北齊狄湛墓。文物,3
  16.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太原北齊庫狄業墓。文物,3
  17. 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2)。太原市神堂溝北齊賀婁悅墓整理簡報。文物季刊,3
  18. 孔德明(1996)。中國古代服飾用具職官。北京:北京廣播學院。
  19. 王怡辰(1994)。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班。
  20. 王振芳(1991)。論太原在東魏北齊時期的戰略地位。山西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4
  21. 司馬光撰(1977)。資治通鑑。台北:明倫出版社。
  22. 司馬貞撰(1965)。史記索隱。台北:藝文印書館。
  23. 矢部良明(1981)。東京國立博物館紀要
  24. 石家莊地區革委會文化局文物發掘組(1977)。河北贊縣東魏李希宗墓。考古,6
  25. 吉村苣子(2003)。中國墓葬における獨角繫鎮墓獸の系譜。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誌,4
  26. 吉村苣子(1993)。楚墓鎮墓像の成立と展開。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誌,11
  27. 朱大渭著(2004)。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8. 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59)。安陽隋張盛發掘記。考古,10,541-545。
  29. 佐藤雅彥(1972)。中國の土偶。東京都:平凡社。
  30. 佐藤雅彥、大阪市立美術館編(1976)。六朝の美術。東京:平凡社。
  31. 巫鸿主編(2001)。漢唐之間文化藝術的互動與交流。北京:文物出版社。
  32. 李梅田(2004)。北齊墓葬文化論析。中國歷史文物,6
  33. 李梅田(2006)。從洛陽到鄴城-北朝墓室畫像及象徵意義的轉變。考古與文物,2
  34. 李梅田(2004)。北齊墓葬文化因素分析-以鄴城、晉陽為中心。中原文物,4
  35. 李愛國(2003)。太原北齊張海翼墓。文物,10
  36. 杜佑(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37. 沈從文(1999)。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
  38. 汪波(1998)。東魏北齊時期的晉陽交通貿易。晉陽學刊,4
  39. 谷川道雄著、李濟滄譯(2005)。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周汛、高春明(2003)。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41. 岳起、劉衛鵬(2004)。關中地區十六國墓的初步認定。文物,7
  42. 房玄齡等撰(1962)。晉書。台北:?明書局。
  43. 林巳奈夫(1966)。後漢時代の車馬行列。東方學報,37
  44.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省博物館(1973)。河北平山北齊崔昂墓調查報告。文物,11
  45. 河北省文管處(1979)。河北景縣北魏高氏墓發掘簡報。文物,3
  46.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87)。安陽北齊和紹隆夫妻合葬墓清理報告。中原文物,1
  47. 河南省博物館(1972)。河南安陽北齊范粹墓發掘簡報。文物,1
  48. 河野道房(2000)。世界美術大全集-三國、南北朝。東京:小學館。
  49. 長谷部樂爾(1982)。世界陶磁全集。東京:小學館。
  50. 長廣敏雄(1982)。世界陶磁全集。東京:小學館。
  51. 長廣敏雄(1954)。中國明器泥象。大阪:大阪市立美術館。
  52. 長廣敏雄(1969)。六朝時代美術の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
  53. 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陜西咸陽市道頭塬十六國葬。考古,6,55。
  54. 洛陽博物館(1973)。洛陽北魏元邵墓。考古,4,218-231。
  55. 范曄(1976)。後漢書。台北:?明書局。
  56. 孫紅梅(2002)。中原地區鎮墓獸藝術造型探源。華夏考古,3
  57. 孫機(1993)。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58. 孫機(1996)。中國聖火。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59. 徐吉軍、賀雲翱(1991)。中國喪葬禮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60. 班超(1986)。漢書。台北:?明書局。
  61. 宿白(2002)。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62. 宿白(1996)。關於河北四處古墓的札記。文物,9
  63. 崔彥華(2004)。晉陽在東魏北齊時的霸府和別都地位。晉陽學刊,3
  64. 張慶捷(2003)。藝術研究
  65. 陳高華、徐吉軍主編(2000)。中國服飾通史。浙江:寧波出版社。
  66. 陳寅恪(1994)。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台北:里仁出版社。
  67. 陸建松(1999)。魂歸何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8. 陶正剛(1984)。北齊東安王婁叡墓的壁畫與雕塑。美術研究,1
  69. 陶正剛(1975)。山西祁縣白圭北齊韓裔墓。文物,4
  70. 傅樂成(1996)。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71. 富田哲雄(1995)。陶俑。東京:平凡社。
  72. 揚之水(2006)。磁縣灣漳北朝壁畫鹵簿圖若干儀仗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
  73. 朝聞總、陳綬祥主編(2000)。中國美術史-魏晉南北朝卷。山東:齊魯書社。
  74. 湯池(1996)。磁縣發現東魏北齊大型壁畫墓的啓迪。文物,9
  75. 楊怡(2004)。楚式鎮墓售的式微和漢俑的興起。考古與文物,1
  76. 楊泓(2000)。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北京:科學出版社。
  77. 楊泓(1997)。美術考古半世紀。北京:文物出版社。
  78. 滄州地區文化局(1984)。黃驊縣北齊常文貴墓清理簡報。文物,9
  79. 磁縣文化館(1977)。河北磁縣東陳村東魏墓。考古,6
  80. 磁縣文化館(1984)。河北磁縣東陳村北齊堯峻墓。文物,4
  81. 磁縣文化館(1984)。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發掘簡報。文物,4
  82. 磁縣文化館(1979)。河北磁縣北齊高潤墓。考古,3
  83. 磁縣文物保管所(1997)。河北磁縣北齊元良墓。考古,3
  84. 劉靜平(2005)。太原市郊北齊墓壁畫與北齊繪畫藝術成就。文物世界,1
  85. 蔣衛東(1991)。「鎮墓獸」意義辨。江漢考古,2
  86. 鄭玄注(1998)。禮記。北京:中華書局。
  87. 鄭州市文物考古所(2004)。中國古代鎮墓神物。北京:文物出版社。
  88. 鄭岩(2002)。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89. 駒井和愛(1982)。世界陶磁全集。東京:小學館。
  90. 應劭(1965)。漢官儀。台北:藝文印書館。
  91. 濱田耕作(1989)。濱田耕作著作集。京都:同朋舍。
  92. 繆良雲主編(2000)。中國衣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93. 顏之推(1996)。顏氏家訓。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94. 魏徵撰(1962)。隋書。台北:?明書局。
  95. 羅世平(2003)。北齊新畫風-參觀太原徐顯秀墓壁畫隨感。文物,10
  96. 蘇哲(1998)。遠望集下。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97. 蘇哲、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2002)。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