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大名府的社會風氣變遷-以嫁娶風氣為例

并列篇名

Social Convention Vicissitude in Daming Prefecture in the Ming Dynasty-Taking the Marriage Atmosphere as an Example

DOI

10.29456/SC.200707.0003

作者

劉彥成(Yen-Cheng Liu)

关键词

大名府 ; 社會風氣 ; 嫁娶風氣 ; (火火宀田)辭 ; 商品經濟 ; Daming prefecture ; social conventio ; marriage atmosphere ; Chuntzu ; Commodity economy

期刊名称

史轍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07 / 07 / 01)

页次

87 - 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社會經濟發展主要可分為前期和後期,而以正德、嘉靖年間為這兩個時期的過渡期。明代國內長期的穩定,使社會經濟蒸蒸日上,逐漸朝向商品經濟社會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導致社會風氣變遷的主因,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因素則是加速社會風氣嬗變的原因。明代中葉以復,商品經濟發展趨於成熟,社會風俗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故明代前期和後期的社會風氣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大名府隸屬直隸,位於直隸的最南端,夾在山東與河南之間。大名府的物產不豐,交通不便,所以境內只有地方性的小市集。自古以來,風氣渾厚,人民多以務農為主。大名府由於商品經濟不發達,所以明代中期民風仍「雅敦禮遜」。從社會風氣與婚嫁風氣的關係來看,至少在嘉靖以前,大名府的民風淳樸善良,婚嫁情形也十分的正常。明末大名府在社會經濟大為提升,與所謂「僭侈過度」之復,大眾心態開始受到衝擊。在《營辭》中可以看到一些明末大名府的婚姻詐騙案,表示婚嫁風氣已經敗壞,也代表明末社會道德和禮制的淪喪。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于志嘉(2004)。從《辭》看明末直豫晉交界地區的衛所軍戶與軍民詞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4)
    連結:
  2. (1961)。明太祖實錄。台北:史語所校本。
  3. (1975)。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書局。
  4. 王家範(1988)。明清江南消費性質與消費效果解析。上海社會科院學術季刊,2
  5. 王崇慶、嘉靖(1985)。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6. 余繼登(1997)。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7. 吳存存(2000)。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8. 巫仁恕(1999)。明代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新史學,10(3)
  9. 李尚斌修、王錫命纂、康熙(1992)。魏縣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3
  10. 李輅修、趙本、吳驥纂、正統(1992)。大名府志。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3
  11. 沈德符(1997)。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12. 周紹泉(1990)。明代服飾探源。史學月刊,6
  13. 林麗月(1999)。衣裳與風教:晚明的服飾風尚與「服妖」議論。新史學,10(3)
  14. 邱仲麟(1994)。明代北京的社會風氣變遷-禮制與價值觀的改變。大陸雜誌,88(3)
  15. 唐錦、正德(1985)。大名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1
  16. 徐泓(1989)。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與近代組。台北:中央研究院。
  17. 徐泓(1989)。明代後期華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變遷。第二次中國近代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8. 張古、嘉靖(1985)。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9. 張治道、嘉靖(1985)。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20. 張肯堂(1970)。明代史籍彙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張劍光(1999)。三千年疫情。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2. 張應俞(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陳偉修、郭景儀纂、康熙(2000)。元城縣志。故宮珍本叢刊,75
  24. 鈔曉鴻(2003)。第九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暨傅依凌教授誕辰九十週年紀念。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5. 暴鴻昌(1993)。明史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26. 儲元升、乾隆(1976)。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
  27. 濱島敦俊、徐世紅、鄭顯文譯(1999)。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28. 藍東興(1993)。明朝中後期奢侈浮靡之風芻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
被引用次数
  1. 吳景傑(2012)。從「家事」到「公事」:《㽦辭》中所見晚明婦女非殉節型自殺案件。暨南史學,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