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新學商兌》與清末的今古文之爭
|
并列篇名
|
Sin-hsüeh shang-tui (The Reassessment of New Studys)" and Contention between the New Text School and the Ancient Text School in Late Qing Period
|
作者
|
黃琬柔(Wan-Jou Huang)
|
关键词
|
《新學商兌》 ; 張爾田 ; 孫德謙 ; 孟荀之爭 ; 六經地位 ; 康有為 ; 梁啟超
|
期刊名称
|
史轍
|
卷期/出版年月
|
9期(2013 / 07 / 01)
|
页次
|
53
-
7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清末的今文學以常州學派的復興為始,至康梁大張今文學旗幟,其學說之反對者多為古文經家,是以有所謂的清末今古文之爭。惟批評康梁之今文學者非只古文經家而已,張爾田即是一例。張爾田的學術宗旨為「六藝由史而經」,力主今古兩不偏廢,惟其最終依歸仍傾向於今文學的立場。就是偏主今文學立場的張爾田,亦對康梁學說有所批判,具體體現在《新學商兌》一書中。《新學商兌》為孫德謙、張爾田二人合著,由孫德謙辨正,張爾田申義,成於光緒32年,其內容在逐條駁斥梁啟超〈論支那宗教改革〉中有疑義之處,所論有兩大焦點:1.梁啟超之論列六經與《公羊》經說2.孟荀二子之學說與地位。而此二點在清末亦是今古文家所聚訟爭論的論題。張爾田的經學立場使得他的看法能夠有別於康梁,又與其餘批駁康梁之古文家有所差異。實則自從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論定清末的今文學系譜後,被排除在此系譜之外的今文學者率皆處於「失語」的狀態,而被後來的學術研究所輕忽。故現今所見之清末今文家言,終究顯得有些單一而薄弱。本文將藉由《新學商兌》以見不同於康梁的今文家學,並再與古文家之言說相比較,而見張爾田學說的特出之處,這或許也是《新學商兌》一書的價值所在。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曹美秀(2006)。朱一新與康有為─以經學相關問題為討論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219-256。
連結:
-
張爾田,〈孱守齋日記〉,《史學年報》2:5(北平:1938 年),頁341-369
-
孫德謙、張采田著,《新學商兌》,民國24 年(1935)刻本
-
丁亞傑(2008)。晚清經學史論集。臺北:文津。
-
丁亞傑(2002)。清末民初公羊學研究:皮錫瑞、廖平、康有為。臺北:萬卷樓。
-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82)。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82)。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卞孝萱編、唐文權編(1995)。民國人物碑傳集。北京:團結出版社。
-
方東樹(1977)。漢學商兌。臺北:廣文書局。
-
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文化。
-
朱維錚(1997)。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汪文甫文簽、王清信點校、葉純芳點校(2000)。汪中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周予同(2010)。周予同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啟彥(1998)。戊戌時期維新派的大同思想。思與言,36(1),39-70。
-
林麗娥(1980)。晚清經今文學之探討。孔孟月刊,19(2),58-68。
-
姜義華編校、張榮華編校(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姜義華編校、張榮華編校(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張之洞(2002)。勸學篇。北京:華夏出版社。
-
張笑川(2006)。經史與政教─從《史微》看張爾田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解讀。史林,2006(6),177-186+191。
-
張笑川(2011)。近代中國史學轉型期的傳統派史家─張爾田史學思想簡論。史學理論研究,2011(4),59-70+159。
-
張爾田(2010)。史微。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張灝、崔志海譯、葛夫平譯(1995)。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梁啟超(1995)。清代學術概論。臺北:里仁。
-
梁啟超(1960)。飲冰室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
陳秋龍(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
陳曼娜(2000)。清末今古文論爭中的孟荀之爭。孔孟月刊,38(9),17-26。
-
湯志鈞編(1977)。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
鄒振寰(1994)。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廖名春(1994)。荀子新探。臺北:文津出版社。
-
蔡長林(2000)。從文士到經生─考據學風潮下的常州學派。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
錢仲聯編(1999)。廣清碑傳集。蘇州:蘇州大學。
-
錢基博、曹毓英選編(1997)。錢基博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
錢穆(200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
鮑國順(2002)。儒學研究集。高雄:復文出版社。
-
蘇輿編(2005)。翼教叢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
被引用次数
|
-
鍾哲宇(2019)。文字者,國家之精神:清末西學浪潮下漢語之提倡及變革論述。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7(2),95-137。
-
鍾哲宇(2023)。近代漢字教育之革新:清末《蒙學報》〈文學類〉識字啓蒙教材變革及演進析論。淡江中文學報,48,7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