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鬥雞到鬥蟋蟀:宋人休閒生活中的鬥禽蟲

并列篇名

Animal Fighting: Entertainment in Song Dynasty

作者

蔡弘道(Hung-Tao Tsai)

关键词

宋代 ; 鬥禽蟲 ; 鬥雞 ; 鬥蟋蟀 ; 社會生活

期刊名称

史轍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4 / 07 / 01)

页次

21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引同種動物使兩兩相鬥的遊興,通稱「鬥禽蟲」。鬥禽蟲是宋代很普遍的休閒娛樂,與宋代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本文因此概分四節加以論述:宋代各種鬥禽蟲、宋代的鬥雞、宋代的鬥蟋蟀、鬥禽蟲與宋代社會生活。宋人愛鬥各種動物,尤以禽鳥為多,舉凡山鵲、鵪鶉、黃頭、荏雀,都是宋人愛鬥的鳥類。在宋代部分地區,還有人鬥魚。鬥禽蟲是雅俗共賞的活動,能為多數大眾共同喜愛及參與,其選鬥的動物除了好鬥的天性外,還得要容易取得且易於掌控。鬥雞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自先秦到宋代,鬥雞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鬥禽蟲本有供人觀賞和競逐勝負的雙重性質,宮廷的鬥雞表演多屬前者,民間則兩者都很盛行。宋人頗有愛物惜命的思想,宋代一般的鬥雞應屬相對溫和;唯獨嶺南地處偏遠,採取「芥肩金距」的特殊鬥法,較為殘酷。鬥蟋蟀在宋代之前並不盛行,南宋臨安的居民卻非常熱衷鬥蟋蟀,除了南方的自然條件比較適合外,可能與中國由唐至宋正值「由雅到俗」的文化轉型期有關。鬥蟋蟀因此在宋代有長足發展。宋人熱衷鬥禽蟲,常常還以此賭博。宋代社會富足,市場經濟發達,鬥禽蟲如此盛行,自然又與整體社會經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除了官方制式的表演之外,從鬥禽蟲的活動,禽蟲的訓練,到養、鬥禽蟲所需的一切,都能在市場上透過消費取得。市場機制因此孕育出大批專業人員,以及直接或間接與鬥禽蟲有關的生計。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2.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3.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4. (1981)。西湖老人繁勝錄三種。台北縣:文海出版社。
  5.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6. (2008)。全宋筆記。鄭州市:大象出版社。
  7.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8.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9. (1992)。仇池筆記(外十八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1988)。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中華書局。
  11.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12. ﹝南宋﹞宇文懋昭,《大金國志》,上海:商務印書館,民25。
  13. (1994)。唐代筆記小說。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14. (2003)。中國風土志叢刊。揚州市:廣陵書社。
  15.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2006)。續修四庫全書數術類叢書(一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18. (1991)。分門古今類事(外八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20. (2012)。全宋筆記。鄭州市:大象出版社。
  21. 元馬端臨(2011)。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
  22. 元脫脫(1985)。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23. 北宋宋庠(1993)。楊文公談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北宋李覯(2011)。李覯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25. 北宋張綱(1966)。華陽集。臺北市:臺灣商務。
  26. 北宋梅堯臣、朱東潤編年校注(2006)。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北宋陸佃(1966)。埤雅。臺北市:臺灣商務。
  28. 北宋黃庭堅(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9. 北宋錢易(2002)。南部新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30. 明李時珍(1970)。本草綱目。台北市: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31. 明沈德符(1976)。萬曆野獲編。台北市:新興書局。
  32. 明陶宗儀(2012)。說郛三種(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南宋王質(1967)。林泉結契。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34. 南宋朱熹(1974)。楚辭集註。台北市:華正書局。
  35. 南宋吳自牧(1981)。夢粱錄。臺北縣:文海出版社。
  36. 南宋周密(1988)。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
  37. 南宋洪邁(1981)。夷堅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38. 南宋張世南(1981)。遊宦紀聞。北京市:中華書局。
  39. 南宋著者不詳。重刊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40. 南宋趙與時(1969)。賓退錄。台北市: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41. 南宋黎靖德(1987)。朱子語類。台北市:華世出版社。
  42. 南宋羅願(1965)。爾雅翼。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43. 唐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44. 唐鄭處誨(1994)。明皇雜錄。北京市:中華書局。
  45. 唐韓愈(1977)。韓昌黎全集。台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6. 梁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47. 清秦偶僧(1995)。王孫經補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清曹雪芹(1995)。紅樓夢。臺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49. 清陳其元(1989)。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50. 清陳夢雷(1985)。古今圖書集成。臺北市:鼎文書局。
  51. 清趙翼(1990)。陔餘叢考。台北市:世界書局。
  52. 漢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53. 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54. 漢劉向(1990)。戰國策。台北市:里仁書局。
  55. 漢劉歆、晉葛洪集(1991)。西京雜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魏曹植、趙必文校注(1985)。曹植集校注。台北市:明文書局。
  57. Franke, Herbert 、中央研究院中美人文社會科學合作委員會(1973)。賈似道(1213-1275)─一個邪惡的亡國丞相?。中國歷史人物論集,臺北:
  58. 王賽時(1990)。唐代的寒食風俗。民俗研究,1990(3),47-52。
  59.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1993)。全宋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60. 朱瑞熙(1998)。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61. 李宗侗註(1993)。左傳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
  62. 周傳福(1995)。“唧唧復唧唧”新解。濟寧師專學報,1995(4),65-66。
  63. 孟昭連(1993)。中國蟲文化。天津市:天津人民。
  64. 林延君(1991)。《木蘭詩》“唧唧”釋義。社會科學戰線,1991(4),307-309。
  65. 柳立言(2006)。何謂「唐宋變革」?。中華文史論叢,2006(1),125-171。
  66. 唐圭璋編纂(1999)。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67. 張全明(2000)。論宋代的生物資源保護。史學月刊,2000(6),18-55。
  68. 張軼韙(2009)。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蟋蟀意象解讀。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19-20。
  69. 梁庚堯(1992)。宋代伎藝人的社會地位。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保定:
  70. 陳淑玲(1993)。外國鬥雞趣談。中國水產,1993(3),44。
  71. 游惠遠(1998)。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臺北市:新文豐。
  72. 黃錦鋐注釋(2007)。新譯莊子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
  73. 逯欽立輯校(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市:中華書局。
  74. 楊宇勛(2004)。政務與調劑:宋代士大夫休閒遊憩活動初探。南師學報(人文社會學類),38(1)
  75. 楊渭生編(2011)。沈括全集。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
  76. 葉鴻灑(1992)。北宋儒家的自然觀。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保定:
  77. 趙衛華(2008)。中國古典詩詞中蟋蟀意象的悲秋文化內涵。河北學刊,2008(5),119-121。
  78. 滕志賢注釋(2000)。新譯詩經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
  79. 叢振(2011)。唐代寒食、清明節中的游藝活動—以敦煌文獻為中心。敦煌學輯刊,2011(04),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