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戲說阮大鋮

并列篇名

Ruan DaCheng's Official Imag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作者

黃翊峰(Yi-Feng Huang)

关键词

阮大鋮 ; 左光斗 ; 魏大中 ; 奸臣 ; 閹黨 ; 石巢傳奇 ; 詠懷堂詩

期刊名称

史轍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4 / 07 / 01)

页次

47 - 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明末清初的政治人物-阮大鋮奸臣形象的形成。阮大鋮是一位對明末政壇和文壇都頗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他的政治立場與東林不盡相同,其後又被汙衊與魏忠賢有掛勾,導致他的政治生涯從此為東林、復社人士所攻擊並因此削職為民。清初文本亦多站在東林、復社的觀點書寫阮大鋮,將其形容成迫害正人君子、為求官位不顧名節的奸巧之人。他的詩作也因此於清代不為人所重視。然而明末時人對阮大鋮的傳奇作品讚譽有加,詩集中亦有許多與文人唱和的詩作。由此看來,阮大鋮在明末時的形象似乎不如清初文本中所形容的這般惡劣。歷來學者對阮大鋮的生平考證、作品解析雖有豐碩成果,但對於阮大鋮戲曲小說中的形象卻少有觸及。故本文以此為題,藉以了解阮大鋮的《石巢傳奇四種》在明清之際如何被人解讀,以及清初之人如何以戲曲、小說情節醜化阮大鋮。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汪榮祖(2011)。文筆與史筆―論秦淮風月與南明興亡的書寫與記憶。漢學研究,29(1),189-224。
    連結:
  2. (1962)。元明史叢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3.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標點資治通鑑小組校點(1956)。資治通鑑。北平:古籍出版社。
  4. 宋李昉(1983)。太平廣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明阮大鋮(1983)。詠懷堂新編十錯認春燈謎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6. 明阮大鋮(1983)。懷遠堂批點燕子箋。臺北:天一出版社。
  7. 明阮大鋮(1983)。遙集堂新編馬郎俠牟尼合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8. 明阮大鋮(1983)。詠懷堂新編勘蝴蝶雙金榜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9. 明長安道人國清編次、卜維義點校(1985)。警世陰陽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0. 明顧起元(1960)。嬾真草堂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11. 後晉劉昫(1981)。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12. 清孔尚任、清雲亭山人評點(1986)。桃花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清吳山嘉輯(1990)。復社姓氏傳略。北京:中國書店。
  14. 清吳偉業(1990)。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輯出版社。
  15. 清紀昀編纂(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清談遷(1958)。國榷。北京:中華書局。
  17. 《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編、四川大學圖書館編(1993)。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
  18. 《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編、四川大學圖書館編(1993)。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
  19. 《中國野史集成》編委會編、四川大學圖書館編(1993)。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
  20. 《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3.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4.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5.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
  26. 《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輯(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7. 《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輯(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8. 《四庫禁燬書叢刊》編輯委員會輯(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9. Chang, Chun-shu,Chang, Shelley Hsueh-lun(1992).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 society,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Li Yü's world.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30. 王長友(2008)。《姑妄言》與南京地域文化。明清小說研究,88,275-284。
  31.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2.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3.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4.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5.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6.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7. 王雲五編(1976)。百納本二十四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8. 王璦玲(2001)。明末清初歷史劇之歷史意識與視界呈現。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
  39. 王璦玲(2009)。「忖度於心,百不失一」:論《桃花扇》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
  40. 王鴻泰(2002)。社會的想像與想像的社會-明清信息傳播與「公眾社會」。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
  41.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2. 余英時(1992)。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社。
  43. 李宗侗編(1971)。中國學術名著第七輯。臺北:世界書局。
  44. 李萬健編、鄧詠秋編(2012)。民國時期私家藏書目錄叢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45. 季翠霞(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46. 侯忠義編(1993)。明代小說輯刊。成都:巴蜀書社。
  47. 俞為民編、孫蓉蓉編(2008)。《歷代曲話匯編》清代編。合肥:黃山書社。
  48. 張春樹、駱雪倫譯、王湘雲譯(2008)。明清時代之社會經濟巨變與新文化―李漁時代的社會與文化及其現代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陳芳英(2009)。戲曲論集:抒情與敘事的對話。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50. 陳慶浩編、王秋桂編(1995)。思無邪滙寶。臺北:臺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51. 陳樹德(1999)。從明末劇作風氣辨阮大鋮「石巢四種」之影射動機。藝術學報,65,171-185。
  52. 黃語(2010)。善隱者與苦隱者的情感共鳴-得全堂夜讌始末及其影響。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7(3),44-49。
  53. 楊玉成(2001)。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55-108。
  54. 楊劍兵(2009)。《樵史通俗演義》作者考辨。明清小說研究,92,284-291。
  55. 趙園(2006)。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6. 錢航、承載(1998)。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臺北:南天出版社。
  57. 羅書華編、金斌點校(1998)。中國禁書文庫第1卷。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58.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9.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0.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1.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2.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3.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4.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5.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6.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7.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8. 顧廷龍編(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王若嫻(2017)。以劇佐史、以劇序志─清初李玉《清忠譜》公憤之寫作底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16,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