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馬國賢赴華:禮儀之爭與在華天主教危機

并列篇名

Matteo Ripa(1682-1746):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and the Catholicism crisis in Kangxi Period

作者

施亞霓(Ya-Ni Shih)

关键词

馬國賢(Matteo Ripa) ; 禮儀之爭 ; 康熙帝 ; 鐸羅(Carlo-Thomas Maillard de Tournon)

期刊名称

史轍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6 / 07 / 01)

页次

33 - 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馬國賢(Matteo Ripa,1682-1746)於西元1710年來華,為首批隸屬於傳信部的傳教士。在馬國賢來華前,中國的教務係以葡萄牙依據保教權下負責派遣與管理耶穌會,而後教廷欲取消保教權,便以宗座代牧制與之抗衡。鐸羅(Carlo-Thomas Maillard de Tournon, 1668-1710)主教在耶穌會、多明我會與方濟各會等對於在華禮儀規範的爭執下赴華,欲以教宗特使的身份與康熙帝重申教廷對於中國禮儀的觀點。但在雙方一言不合下,鐸羅不僅被逐出中國,更遭澳門總督監禁,而馬國賢、德理格一行人便於華教務危機下赴華。本文分為三部分。首先先梳理保教權與宗座代牧制下的中國教務,多明我會、方濟各會與耶穌會等在建立與傳教上的差異性;其次從明末利瑪竇(Matteo Ricci, S.J., 1552-1610)等耶穌會士建立的寬容傳教策略、廣州會議會議與容教令等脈絡,分析在康熙年間鐸羅主教、閻璫與康熙帝間的爭執;最末以馬國賢的回憶錄為主,探討馬國賢來華的契機、出使團成員與馬國賢在宣誓領票時內心的掙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陳聰銘(2010)。1930 年代羅馬教廷結束「禮儀之爭」之研究。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0,97-143。
    連結:
  2. (1973)。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
  3. 《聖經》,思高聖經學會譯本。
  4. 艾儒略述,《大西利子行蹟,明浙西李之藻傳》,民國8 年新會陳氏〔陳垣〕排印本,原北平輔仁大學藏書,現藏於臺灣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圖書區。
  5. 不著撰人,《耶穌會會規》。
  6. 清趙爾巽、楊家駱校(1981)。清史稿。臺北市:鼎文書局。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5)。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三)。北京:檔案出版社。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1996)。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編(2014)。天主教法典:拉丁文─中文=Condex IurisCanonici(修正版)。臺北市: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10. 方豪(1988)。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
  11. 方豪(1988)。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
  12. 王任光編譯(1993)。西洋中古史史料選譯。臺北縣:稻鄉。
  13. 布魯斯‧雪萊、劉平譯(2012)。基督教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4. 利瑪竇、文錚譯、梅歐金校(2014)。耶穌會與天主教進入中國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15. 李天綱(1998)。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李天綱(2007)。跨文化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北京:新星出版社。
  17. 李向玉編、李長森編(2009)。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西班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
  18. 杜筑生(2014)。教廷的國際地位兼論教廷與中國的關係。新北市:輔大書坊。
  19. 侯外廬編(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哈特曼、谷裕譯(2003)。耶穌會簡史。臺北市:光啟文化。
  21. 孫尚揚、鐘鳴旦(2004)。1840 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北京:學苑出版社。
  22. 徐宗澤(1990)。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上海:上海書店。
  23. 海脫令、王維賢譯(1965)。天主教史。臺南市:徵祥。
  24. 馬國賢、康華倫譯。在康熙宮廷中的十三年歲月:中國聖會及中國書院創辦記事。新北市:輔大書坊。
  25. 高龍鞶、周士良譯(2009)。江南傳教史。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
  26. 高龍鞶、周士良譯、張廷爵譯(2013)。江南傳教史。新北市:輔大書坊。
  27. 張先清(2008)。多明我會黎玉範與中國禮儀之爭。宗教學研究,2008(3),58-71+158。
  28. 張國剛(2003)。從中西初識到禮儀之爭─明清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人民出版社。
  29. 張維華(1987)。明清之際中西關係簡史。濟南市:齊魯書社。
  30. 梁啟超(200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31. 畢爾麥爾、雷立柏譯(2010)。中世紀教會史。北京市:宗教文化。
  32. 畢爾麥爾、雷立柏譯(2011)。近代教會史:從宗教改革到現代時期(1517-1950)。北京市:宗教文化。
  33. 郭麗娜(2012)。清代中葉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川活動研究。北京:學苑。
  34. 陳方中(2006)。十九二十時─傳教區劃分。恆毅雙月刊,537,38-39。
  35. 陳方中、江國雄(2003)。中梵外交關係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36. 馮明珠(2002)。堅持與容忍—檔案中所見康熙皇帝對中梵關係生變的因應。中梵外交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新莊市:
  37. 黃一農(2005)。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教徒。上海:上海古籍。
  38. 楊森富編(1968)。中國基督教史。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39. 臺灣地區主教秘書處編譯(2010)。大公會議文獻‧第二屆。臺北市:天主教教務協進會。
  40. 輔仁大學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編(2003)。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
  41. 劉亞軒(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杭州市,浙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
  42. 賴德烈、雷立柏譯(2009)。基督教在華傳教史。香港:道風書社。
  43. 羅光(1983)。教廷與中國使節史。臺北市:傳記文學。
  44. 羅光編(1967)。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臺南市:徵祥。
  45. 蘇爾、諾爾編、沈保義譯、顧衛民譯、朱靜譯(2001)。中國禮儀之爭:西文文獻一百篇(1645-19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