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篆刻空間美感析論-篆刻創作研究

并列篇名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Seal Carving Space Analyses the Theory

DOI

10.29831/TDPC.200612.0012

作者

蔡介騰(Jieh-Terng Tsay)

关键词

篆刻 ; 造形 ; 結構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6 / 12 / 11)

页次

195 - 2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篆刻透過文字進行傳遞,概念性質的文字,非寫實圖像式的直接呈現,需要經過閱讀的方式進行感受,在造形空間閱讀中「造形」與「文意」便激發了無限的美感經驗。其造形空間的表達極為精巧性,在線性的發展下佈局空間,造形上文字結合筆、刀的線條經營,而成就空間美感。 文中探討古今之學理,分析技巧之運用,並藉由筆者作品為主軸進行研究。闡述形式表現的特色、學理探討、內容、形式與方法技巧分析、作品詮釋等。篆刻雖然看起來是雕蟲小技,但有如「芥子納須彌」(維摩詰經:以須彌之高廣,納芥子中,無所增減。),萬般真意盡在其中,這即是它令人醉心之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1984)。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台北:輔新書局。
  2. 王北岳著(1985)。篆刻藝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
  3. 朱光潛著(1984)。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局。
  4. 呂清夫著(1990)。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 李澤厚著(1996)。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
  6. 馬國權譯註(1988)。孫過庭書譜譯註。台北:明文書局。
  7. 陳振濂編(1996)。書法學。台北:建宏出版社。
  8. 陳鼓應著(1995)。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
  9. 陳鼓應註釋(1994)。莊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黃惇著(1994)。中國古代印論史。中國:上海書畫。
  11. 黃賓虹著(1986)。黃賓虹畫語錄。台北:華正書局。
  12. 黃簡編輯(1996)。歷代書法論文選。中國:上海書畫出版社。
  13. 黑格爾(1981)。美學。台北:里仁書局。
  14. 葉一葦(2003)。篆刻學。中國:西泠印社。
  15. 劉乾先譯註、張在義譯註(1992)。韓非子選譯。台北:錦繡文化。
  16. 劉熙載撰(1988)。藝概·書概。台北:華正書局。
  17. 鄧散木著。篆刻學
  18. 韓天衡主編(2003)。中國篆刻大辭典。中國:上海辭書出版社。
  19. 韓天衡編訂(1999)。歷代印學論文選。中國:西泠印社。
被引用次数
  1. 林淑芬(2009)。當代書畫藝術的創新析探—以臺灣藝術大學學生作品爲例。書畫藝術學刊,7,47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