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長沙出土滑石印風格概述
|
并列篇名
|
The Style Summary of Talc Seal Excavated in Changsha
|
DOI
|
10.29831/TDPC.200812.0011
|
作者
|
曾子雲(Tzu-Yun Tseng)
|
关键词
|
長沙 ; 滑石印 ; 風格 ; 章法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期(2008 / 12 / 01)
|
页次
|
185
-
20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湖南近代陸續出土一批滑石印,年代以西漢文景年間爲主。滑石印在材質、印匠、刻法與漢銅官印都有相當的差異,具有其特殊的風格。本文針對滑石印的時代背景、刻法、字法、章法作分析,並比較其他相類似的滑石印,希望在樸拙自然的趣味中發掘其學術上或創作上的價值與視野。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上海博物館編(1995)。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文物出版社。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4)。唐代長安城明德門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
-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1997)。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文物出版社。
-
王克林(1974)。山西榆次古墓發掘記。文物,12,66。
-
甘暘(2000)。甘氏集古印正。西冷印社。
-
向桃初(1994)。湖南大庸東漢磚室墓。考古,12
-
江西省博物館(1976)。南昌東郊西漢墓。考古學報,2
-
何旭紅(1998)。長沙漢“臨湘故城”及其“宮署”位置考析。南方文物,1
-
吳銘生(1957)。湖南長沙西漢墓清理簡報。考古通訊,4
-
李利人(1989)。湖南戰國兩漢時期的滑石器。湖南考古集刊,第5集
-
李蔚然(1959)。南京老虎山晉墓。考古,6
-
沙孟海(1999)。印學史。西冷印社。
-
車永仁(1995)。李叔同印存。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
周世榮(1998)。金石瓷幣考古論叢。嶽麓書社。
-
周世榮(1995)。從出土官印看漢長沙國的南北邊界。考古,3
-
周世榮(1996)。釋“郴”。考古,1
-
周世榮(1976)。有關馬王堆古地圖的一些資料和幾方漢印。文物,1
-
周世榮(1987)。長沙出土西漢印章及其有關問題研究。考古,4
-
周世榮、龍福廷(1997)。從“龍川長印"的出土再談漢初長沙國的南方邊界。考古,9
-
林文彥(1999)。印章藝術。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
林秀貞(1977)。黑龍江畔綏濱中星古城和金代墓群。文物,4
-
林進忠。認識書法藝術1~6。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南京市博物館(2005)。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上海書店出版社。
-
故宮博物院(1983)。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故宮博物院。
-
段成昌(1989)。常德漢墓出土一批滑石器。考古與文物,2
-
洲杰(1966)。內蒙古昭盟遼太祖陵調查散記。考古,5
-
郎瑛(2001)。七休類稿。上海書店出版社。
-
韋正(2000)。從出土印章封泥談漢初楚國屬縣。考古,3
-
孫德潤(1982)。咸陽縣黃家溝戰國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6
-
孫慰祖(1994)。古封泥集成。上海書店出版社。
-
秦啓明(1991)。弘一大師李叔同書信集。陜西人民出版社。
-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75)。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地圖的整理。文物,2
-
馬希桂(1980)。北京大葆台金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5
-
高至喜(1959)。長沙市東北郊古墓塟發掘報告。考古,12
-
張欣如(1965)。長沙南郊砂子塘漢墓。考古,3
-
陳松長(2004)。湖南古代璽印。上海辭書出版社。
-
傅舉有(1981)。湖南常德東漢墓。考古學集刊,1
-
湖南省博物館(1991)。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上海書店出版社。
-
馮永謙、姜念思(1982)。寧城縣黑城古城址調查。考古,2
-
黃惇(1994)。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書畫出版社。
-
楊暉(2001)。湖南考古的世紀回眸。考古,4
-
熊傳新(1980)。湖南常德南枰東漢“酉陽長”墓。考古,4
-
趙平安(1993)。隸變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
-
劉江(1997)。篆刻美學。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劉廉銀(1987)。湖南常德縣清理西漢墓葬。考古,5
-
鄭元日(1989)。桃源縣獅子山漢墓發掘報告。湖南考古集刊,第5集
-
蕭高洪(2002)。方寸之間-中國篆刻藝術史。汶采有限公司。
-
賴非(1998)。山東新出土古璽印。齊魯書社。
-
錢浚(1997)。常熟博物館藏印選。人民美術出版社。
-
謝禮瞱(2006)。湖南常德市南坪東漢墓,漢壽左尉。考古,3
-
韓天衡(1999)。歷代印學論文選。西冷印社。
-
羅福頤(1979)。漢印文字徵。香港: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