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當代水墨“材料學”初探
|
并列篇名
|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Materialogy"
|
DOI
|
10.29831/TDPC.200812.0016
|
作者
|
呂松穎(Song-Ying Lu)
|
关键词
|
當代水墨 ; 繪畫材料學 ; 作品材料 ; 繪畫技法 ; 繪畫工具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5期(2008 / 12 / 01)
|
页次
|
323
-
35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嘗試從「材料學」的角度,爲當代水墨藝術媒材的多元發展,進行整理歸納,並爲當代水墨的材料學提供研究基礎。當代水墨材料學的研究,是轉化「材料科學」的概念,而將「繪畫材料學」的範疇,限定在以水墨藝術爲核心的材料,並以「作品材料」、「繪畫技法」、「繪畫工具」作爲探討的三個面向。
當代水墨在「作品材料」方面,主要是以科技來進行材料的分子結構研究與實驗,研究成果除了作爲改良與開發新產品的參考,更提供文物鑑定與文物修復領域莫大的助益。「繪畫技法」方面,水墨藝術在對「墨」的審美基礎上,融合西方美學與不同的藝術形式,形成一種包容的美學,並使得各類材料技法的轉化,以及自動性技法的應用,在當代水墨中受到重視。「繪畫工具」方面,科技在改良傳統繪畫工具的同時,也使得部分傳統繪畫工具產生功能意義的轉向,並提供當代水墨創作多元的輔助工具與呈現工具,讓水墨藝術從平面走入半立體的複合媒材、立體的裝置藝術,乃至水墨動畫的呈現方式,且成爲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影像元素。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清迮朗。續修四庫全書:繪事瑣言。北京圖書館。
-
Eddie Wolfram著、傅嘉琿譯(1992)。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遠流。
-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1983)。畫史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王振鍾、謝啓民(2001)。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系列作品來看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2001應用媒體藝術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
王國財、侯吉諒編(2003)。手工紙與文人畫。台北:未來書城。
-
王德育(1992)。劉國松繪畫中圓之意象。中華民國美術思潮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
史樹青主編(2005)。中國藝術品投資與鑒寶叢書-文房清玩。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何怡緯(2004)。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所。
-
余紹宋撰(1980)。書畫書錄解題。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
吳長鵬(1996)。水墨造形遊戲。台北市:心理。
-
呂清夫(2001)。藝術史的軌跡。台北:史博館。
-
李志仁(1983)。賦予毛筆以新生命-論毛筆製法的改進。藝術家,102,223-225。
-
李栖(2004)。閒居養志-傳統文人雅翫清賞。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
李錫岳(2004)。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美術研究所。
-
李鑄晉(1991)。民初繪畫的幾種改革。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集,台北市:
-
沈明芬(2003)。臺南藝術學院古物維護研究所。
-
忻秉勇、王國安編著(2003)。美術家實用手冊‧中國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林怡君(2002)。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
-
林勇志(1996)。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
林韋錦(2003)。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所。
-
范定甫(2004)。臺南藝術學院古物維護研究所。
-
袁金塔(1999)。中國遠古藝術與現代水墨畫創作。新世紀台灣水墨畫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
高千惠(2002)。水墨觀念與文化修辭的再對辯-關於當代水墨與當代藝術的接軌和立論問題。藝術家,325,397-403。
-
張欣怡(2005)。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所。
-
張雅慈(1999)。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
張豐吉、洪華長編(1994)。中國文房四寶叢書․墨。彰化:彰化社教館。
-
張豐吉、詹悟編(1992)。中國文房四寶叢書․筆。彰化:彰化社教館。
-
張豐吉、詹悟編(1993)。中國文房四寶叢書․筆。彰化:彰化社教館。
-
曹筱玥(2003)。70年代鄉土寫實繪畫風潮的類型與產製之觀察-以水墨發展爲例。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
梁震明(2003)。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
莊興業(2002)。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
郭力文(2005)。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
陳大川撰(1990)。中國文房四寶叢書․硯。彰化:彰化社教館。
-
陳心懋(2005)。綜合繪畫-材料與媒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陳佑任(2002)。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
陳君竹(2001)。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
陳東和(2006)。SR Studies of Chinese Jades and Ceramics。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第十二屆用戶年會暨研討會
-
陳信憲(2003)。臺南藝術學院古物維護研究所。
-
陳春上(2002)。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
陳昱君(2000)。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
-
陳淑華(2000)。油畫材料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
陸宗潤(1996)。書畫裝裱的起源-關於書畫裝裱和修復學的初步探討之一。歷史文物,6(4),94-99。
-
傅申(2004)。書法鑑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台北市:典藏藝術。
-
傅申(1991)。略論日本對國畫家的影響。中國․現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兼論日韓現代美術論文集,台北市:
-
游秀珍(2002)。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
-
萬青屴(2005)。揀取殘珍入畫屏-從「八破」四看時代變遷。榮寶齋,2,180-186。
-
趙士珍、侯吉諒編(2003)。手工紙與文人畫。台北:未來書城。
-
劉振漢(2006)。東海大學資訊工程與科學系。
-
蔣玄佁(1986)。中國繪畫材料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淑芬(2002)。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
蕭紀美(2000)。材料科學與工程。
-
蕭紀美(2000)。材料科學與工程。
-
蕭瓊瑞(1994)。「現代水墨畫」在戰後台灣的生成、開展與反省。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台中市:
-
謝啓民(2002)。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
-
羅青(1989)。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市:台灣學生。
-
羅青(1994)。評估廿世紀水墨畫的美學基礎。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中市:
-
蘇玲君(2005)。傳統書畫修復之染色初探-以「水墨蘭花」作品爲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