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丁衍庸與林風眠、關良之水墨創作風格初探

并列篇名

Research at Ink Painting: Analyze about Creative Styles among Ding, Yan-Yong、Lin, Fong-Mian and Guan, Liang

DOI

10.29831/TDPC.200812.0020

作者

林品均(Pin-Chun Lin)

关键词

丁衍庸 ; 創作風格 ; 形式 ; 人物畫 ; 意象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5期(2008 / 12 / 01)

页次

423 - 4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丁衍庸與林風眠、關良同爲廣東省人,遂被稱爲「廣東三傑」。彼此因志趣契投而結成摯友,三人不僅曾於上海共同居住、生活過一段時間,抗戰時期亦同樣跟隨國民政府移居重慶,並共同舉辦過聯展。1據林風眠的學生席德進曾敘述,林風眠於1945年回國立藝專任教時,每週都「同關良、丁衍庸、李可染、趙無極等在課餘常在一起閒聊、賞畫,相互觀摩品評。」2他們三位於當年的中國畫壇,皆是留學國外且學養有成,並歸國服務於藝術界的菁英;其直接或間接接受西方藝術洗禮,但風格各異其趣。惟限於篇幅,本文且就留學法國的林風眠與留學日本的關良,分別與丁氏之創作風貌在題材、表現手法、造形呈現等層面,羅列比較之。希冀從中探尋同處相同時代背景中的三人,於水墨創作風格上之異同。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丁衍庸(1981)。丁衍庸書畫集。台北:國泰文化事業。
  2. 李鑄晉著、萬青力著(2001)。中國現代繪畫史-民初之部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台北:石頭。
  3. 李鑄晉著、萬青力著(2003)。中國現代繪畫史-當代之部一九五○至二○○○。台北:石頭。
  4. 阮榮村著、胡光華著(2005)。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河北:天津人民美術。
  5. 林風眠(1979)。林風眠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6. 林風眠(1993)。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林風眠。台北:錦繡。
  7. 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畫冊文集編輯委員會編(1999)。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8. 柯文輝編著(2003)。中國名畫家全集關良。石家庄:河北教育。
  9. 柯勒、李姍姍譯、李維校(1998)。完形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0. 洪文慶主編(2001)。中國名畫賞析(Ⅲ)清中葉至近現代繪畫。台北:錦繡。
  11. 郎紹君編著(2004)。中國名畫家全集(9)林風眠。台北:藝術家。
  12. 郎紹君編著(2002)。中國名畫家全集林風眠。石家庄:河北教育。
  13. 香港藝術館編(1984)。二十世紀中國繪畫。香港:香港藝術館。
  14. 徐城北(2006)。人文中國(1)中國京劇。台北:國家出版社。
  15. 徐書城(2001)。中國繪畫藝術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6. 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7. 海因里希沃爾夫林著、潘耀昌譯(2005)。藝術風格學美術史的基本概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1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會員會編(2003)。意象之美~丁衍庸的繪畫藝術。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 張強(2005)。國畫現代形態。河南:河南美術。
  20. 梁一儒著、盧曉輝著、宮承波著(2004)。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1. 陳菊秋編(2000)。林風眠研究文集。台北:閣林國際圖書。
  22. 游國恩著(1986)。中國文學史。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
  23. 黃宗賢(2000)。大憂患時代的抉擇-抗戰時期大後方美術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
  24. 黃愛華(2001)。中國早期話劇與日本。長沙:岳麓書社。
  25. 楊敦堯(2006)。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26. 劉勰著、林文登註譯(2001)。文心雕龍。台北:文國書局。
  27. 潘耀昌(2004)。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海:百家。
  28. 鄧偉雄(2001)。丁衍庸筆下萬象。香港:商務印書館。
  29. 駱正(2006)。中國京劇二十講。台北:聯經。
  30. 關良(1984)。關良回憶錄。上海:上海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