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初探心象表現與繪畫創作的關係

并列篇名

The Probe in to the Heart of the World in Painting Inveration

DOI

10.29831/TDPC.200906.0007

作者

蘇守質(Shou-Chih Su)

关键词

天人合一 ; 心象 ; 空間美感 ; 空間意象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09 / 06 / 01)

页次

127 - 13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我唯一的野心就是對於自然的卑順忠實。在吾人的繪畫藝術世界裡,自幼至今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學習及改變,從國、高中時期的美術班到文化大學美術系;出國後又從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書道研究所到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日本畫研究所,直至今日止近十年的設計教育工作職場裡,一次又一次的環境改變都帶給我莫大的衝擊與影響,但唯一不變的是讓我更加深對藝術的喜好與堅持,也更加確立了今後研究與創作的方向。固然週遭帶給我的是不斷的刺激和體會,但不曾因環境與人事的更迭,而失去創作中對於心象世界所追求的堅持。有位英國的心理學家曾如此認爲:「美使人快樂,醜使人痛苦,而人皆喜樂且厭苦,故皆愛美之。」然而自學生時期即自認,東亞的文化思維首重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亦即客觀性自然萬物的現象與主觀性人類心性感受的結合,亦是透過寫生觀物的方式同時將感性寫入紀錄,其兩種感性與理性關係密不可分的結合,此一「心物合一」除是東方文化哲學的中心思想,更是藝術修養中呈現心象表徵內涵精神的最高境界。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Bruno Munari、小山清男訳(1973)。芸術としてのデザイン。日本東京:株式?社。
  2. 三井秀樹(1996)。美の構成学。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
  3. 上村淳之(1992)。日本画の行方。日本東京:株式?社美術年鑑社。
  4. 小林忠など(1981)。瀟洒な裝飾美。日本東京:株式?社學習研究社。
  5. 王耀庭(1984)。美感與造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 有賀祥隆(1997)。日本の美術6-截金と色彩。日本東京:至文堂。
  7. 足立龍太郎(1994)。松伯美術館と佐紀、佐保路を訪ねて。日本東京:求龍堂。
  8. 佟景韓(1994)。造形藝術美學。台北:洪葉文化。
  9. 岩宮武二など(1972)。原色日本の美術。日本東京:小?館。
  10. 武田恒夫(1983)。日本の美術9-桃山繪畫。日本東京:至文堂。
  11. 陳景容(1991)。構圖與繪畫分析。台北:武陵。
  12.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3. 渡邊明一(1997)。日本の美術10-古代繪畫技術。日本東京:至文堂。
  14. 黃光男(1993)。宋代繪畫美學析論。台北:漢光文化。
  15. 潘諾夫斯基(1997)。造形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
  16. 蔡秋來(1977)。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