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古代孝子圖像鑑戒功能的轉換
|
并列篇名
|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dactic Function in Ancient Chinese Filial Image
|
DOI
|
10.29831/TDPC.200912.0019
|
作者
|
李孟學(Meng-Hsueh Li)
|
关键词
|
鑑戒畫 ; 孝子圖像 ; 畫像石 ; 石棺 ; 墓葬美術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7期(2009 / 12 / 01)
|
页次
|
435
-
45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鑑戒畫是中國古代人物畫中一個重要的題材,雖然唐代以前的傳世畫作已經非常稀少,但藉由出土的墓葬美術,仍能從中一窺古代人物鑑戒畫的表現手法及使用方式。本文以東漢的武氏祠及北魏的元謐石棺爲例,討論鑑戒畫當中的孝子圖像一類。孝子圖像何以從原本武氏祠中複雜的鑑戒圖像中殘留到元謐石棺的圖像表現,而沒有隨之消失。其原因可能在於,孝子圖像背後蘊含的孝行思維,剛好與當時推崇孝道的狀態相符,然而在外來宗教的影響之下,孝子圖像逐漸加入外來文化的神異思想,其神異思想的功能從後世子孫對現世的需求,轉而死後世界的想像,因而造成孝子圖像在意涵上的轉變。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林聖智(2005)。北魏寧懋石室的圖像與功能。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8
連結:
-
Wang, Eugene Y.(1999).Coffins and Confucianism-the Northern Wei Sarcophagus in 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Orientations.
-
Wu, Hung(1995).Monumentality-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Stanford:Stanford Uni. Press.
-
石守謙(1987)。南宋的兩種規鑒畫。藝術學,1
-
李昉(1960)。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
李隆基註(2003)。孝經。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林聖智(2003)。北朝時代における葬具の圖像と機能-石棺床圍屏の墓主肖像と孝子傳圖を例として。美術史,154
-
長廣敏雄(1969)。六朝時代美術の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
-
長廣敏雄編(1965)。漢代畫象の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
-
柳揚、岑柯譯、巫鴻(2005)。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
-
班固(1981)。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
郭靜云(2008)。墓俑與功臣像之間(上)。歷史文物,180,62-71。
-
曾布川寬(1981)。崑崙山への昇仙。東京:中央公論社。
-
賀西林(2003)。漢唐之間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
-
逯耀東(1981)。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
楊寬(1987)。中國古代陵寢研究。台北:谷風出版社。
-
鄒清泉(2007)。北魏孝子畫像研究-《孝經》與北魏孝子畫像圖像身分的轉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
趙明誠(1981)。金石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歐陽脩(1982)。集古錄跋尾、石刻史料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魏收(1981)。魏書。台北:鼎文書局。
-
酈道元(1980)。水經注。台北:世界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張瑜庭(2018)。評介鄒清泉,《行為世範:北魏孝子畫像研究》。史原,復刊9期=30期,107-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