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北宋汝窯與高麗青瓷
|
并列篇名
|
The Comparison of Ru Ware and Goryeo Celadon
|
DOI
|
10.29831/TDPC.201106.0014
|
作者
|
李孟學(Meng-Hsueh Li)
|
关键词
|
青瓷 ; 汝窯 ; 高麗青瓷 ; 北宋 ; 中韓交流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0期(2011 / 06 / 01)
|
页次
|
379
-
39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高麗青瓷在十二世紀的高度發展,一般認為係受到北宋汝窯的影響之說,向來是許多研究者的論點。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北宋大觀展時將館藏汝窯與高麗青瓷一同展出,更意欲突顯兩種瓷器之間密切的影響。然而本文認為北宋汝窯與高麗青瓷之間的關連性,似乎不若一般所言那樣確鑿。因此,本文擬從探討汝窯與高麗青瓷時所常提到的文獻記載、器型釉色(外觀)、燒造技術此三方面進行比較,透過一般論者拿來當作證據的紀錄當中,試圖重新釐清北宋汝窯與高麗青瓷兩者之間的關連性與相互影響的可能性。本文認為,這些關連性過於薄弱,若要視作北宋汝窯影響高麗青瓷的證據,仍顯不足。加之汝窯目前仍有許多課題尚待解決,因此高麗青瓷受到北宋汝窯的影響,此種說法似不應成立。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蔡玫芬(1997)。論「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句的真確性及十二世紀官方瓷器之諸問題。故宮學術季刊,15(2),63-102。
連結:
-
(2002)。定瓷藝術。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9)。天青‧祕色:高麗青瓷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
(2008)。開創典範:北宋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
(2001)。寶豐清涼寺汝窯址2000 年發掘簡報。文物,11,4-23。
-
(2006)。大觀─宋代汝窯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01)。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的新發現。華夏考古,3,21-28。
-
Pak, Young-sook,Whitfield, Roderick(2002).Handbook of Korean Art-Earthenware and Celadon.Seoul:Yekyong Publishing Co..
-
小林仁(2009)。汝窯身世之謎─清涼寺窯帶來破解&再加密。典藏古美術,207,108-113。
-
方炳善譯、金恩慶 譯(2008)。追求完美─宋代青瓷與高麗青瓷的異同。故宮文物月刊,304,118-127。
-
片山まび、彭盈真譯(2001)。從亞洲觀點看高麗陶瓷─以研究史所見的對外關係為中心。故宮文物月刊,287,38-45。
-
王團樂(2005)。試析汝窯的性質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11,76-81。
-
王霞(2007)。汝窯蓮花形相爐源流考證。考古與文物,1,103-106。
-
伊藤郁太郎(2009)。汝州張公巷窯論考─一窺清涼寺窯的近親。典藏古美術,207,114-119。
-
呂成龍(2001)。試論汝窯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4,60-65。
-
李仲謀(2007)。青出於藍─十二世紀高麗青瓷與北宋。故宮文物月刊,286,54-65。
-
孫新民(2002)。河南古代瓷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
徐兢(1968)。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彭盈真(2007)。百年尋青─二十世紀汝窯認識論的變遷。故宮文物月刊,287,46-55。
-
彭善國(2001)。宋元時期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瓷器交流。中原文物,2,77-79+85。
-
劉毅(2004)。高麗青瓷的幾項突出成就。中原文物,3,51-57。
-
謝明良(2010)。北宋官窯研究的時代問題。故宮學術季刊,27(4),1-44。
-
鐵源(2001)。宋遼陶瓷鑒定。北京:華齡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黃鐙儀(2016)。聆聽的想像:聽見城市的聲音。暨南史學,19,187-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