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秦漢墨跡文字演變的考察研究

并列篇名

Research of the Wri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Change in Qin and Han's Dynasties

DOI

10.29831/TDPC.201206.0007

作者

陳信良(Shin-Liang Chen)

关键词

字體 ; 書體 ; 篆書 ; 小篆 ; 古隸 ; 隸書 ; 墨跡文字 ; 簡帛 ; 鳥蟲篆 ; 秦簡 ; 楚簡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12 / 06 / 01)

页次

205 - 2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林師進忠先生提出「小篆」就是「秦簡文字」的學說理論為基礎,將古文字依其特性分類整理並製作成資料庫。字例收錄春秋晚期〈侯馬盟書〉起,至東漢晚期〈東牌樓漢簡〉等墨跡文字,四十餘種簡牘字跡,總數超過七千字以上。筆者以造形研究結合文獻數位化處理的方式,考察古文字在七百多年(B.C552~A.D.220)內的傳承變化,所完成的字形表是古文字演化的縮影,真實的反映七百多年來文字的變化過程,是應用現代科技軟硬體的一種整合研究。文中針對「篆」、「古隸」、「書寫」等相關名詞進行考察與解析,又從「家具史」、「書寫載體」、「書寫姿勢」等層面進行分析研究,辯證學界對於「篆書」形相的錯誤理解。從戰國時代至秦漢間所整理的出土簡牘文字資料中,舉出關鍵字的字形進行比對,證明筆寫的「簡牘墨跡文字才有字形的歷史傳承」之論點,「墨跡文字」才是古文字傳承的根本。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1993)。中國書法全集7。北京:榮寶齋出版社。
  2. 筆者創建:古文字資料庫(甲類)。
  3. 筆者部落格「篆來撰去」:http://blog.yam.com/ebag/
  4.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5. 方勇(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6. 毛萬寶、黃君(2009)。中國古代書論類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7. 王壯為(1969)。篆書舉要─東周的墨蹟。暢流,38(10),18-20。
  8. 王麗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9. 江村治樹(2000)。春秋戰國秦漢時代出土文字資料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10. 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1. 呂靜、鄭卉(2009)。一九○○年以前中國境內簡帛出土之考察─以傳世文獻收集整理為中心。中國出土資料研究,13,62-82。
  12. 李守奎(2003)。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李守奎編、曲冰編、孫偉龍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14. 李均明(2003)。古代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
  15. 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6. 李學勤(1978)。談「張掖都尉棨信 」。文物,1978(1),42-43。
  17. 李學勤(2001)。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8. 李學勤(1985)。古文字學初階。北京:中華書局。
  19. 京都大学(2006)。漢字文化研究年報。京都大?21世紀COE ?????東???世界?人文情報?研究教育??。
  20. 林素清(1990)。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1),29-75。
  21. 林進忠(1993)。古代文字書法製作背景的綜合研究例。1993年書法論文選集肆,台北:
  22. 林進忠(1997)。青川木牘的秦篆形體析論。藝術學報,61,17-39。
  23. 林進忠(2000)。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科會。
  24. 林進忠(1995)。巧涉丹青古字藝。一九九五藝術與生活研討會論文集
  25. 林進忠(1997)。漢簡識字書在文字與書法史上的重要意義─秦簡文字為秦篆說。第三屆金石書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26. 林進忠(1998)。曾侯乙墓出土文字的書法研究─附論小篆的真實形相。出土文物與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7. 林進忠(1990)。傳李斯刻石文字非秦篆書法實相─戰國秦漢篆隸書法演變的考察─。藝術學,4,7-88。
  28. 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歷史博物館(1955)。望都漢墓壁畫。上海: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29. 姜玉梅(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昌大學。
  30. 胡文彥、于淑岩(2002)。中國家具文化。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31. 唐蘭(2005)。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海萌輝(1988)。小篆不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鄭洲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3),60-65。
  33. 崎川隆(2009)。甲骨文字の筆跡学的分析─甲骨文字における「書体」分類の意義と方法をめぐって─。国際書学研究/2000
  34. 崔詠雪(1994)。中國家具史─坐具篇。台北:明文書局。
  35. 張秀民(1988)。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北京:
  36. 啟功(1964)。古代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
  37. 連雲港市博物館編、東海縣博物館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中國文物研究所編(1997)。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38. 連蔚勤(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
  39. 郭沬若(1972)。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1972(3),2-13。
  40. 陳松長(2001)。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41. 陳信良(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42. 陳信良(2004)。東周戈劍兵器銘文造形研究。藝術論文集刊,3,25-47。
  43. 陳昭容(2003)。秦系文字研究:從漢字史的角度考察。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4. 陳夢家(2006)。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
  45. 陶明君(2001)。中國書論詞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46. 湖北省歷史博物館(2007)。書寫歷史─戰國秦漢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
  47.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理所(2003)。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1)
  48. 湖南省博物館(1964)。湖南省文物圖錄。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49. 湖南省博物館(1983)。湖南省博物館。北京:文物出版社。
  50. 黃文杰(2008)。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51. 裘錫圭(1988)。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52. 趙平安(2009)。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53. 蕭毅(2010)。楚簡文字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4. 錢存訓(2004)。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吳弘鈞(2012)。簡帛書為官民書風辨─以戰國時期為例。書畫藝術學刊,13,385-439。
  2. (2016)。秦漢墨跡文字的演進考察-以「步」、「徙」等字為例。藝術研究學報,9(1),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