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元王繹〈楊竹西小像〉析論
|
并列篇名
|
Analysis of the Portrait of Yang Chu-his Painted with Wang I in Yuan Dynasty
|
作者
|
陳夢帆(Mong-Fan Chen)
|
关键词
|
王繹 ; 肖像畫 ; 楊竹西 ; 策杖高士 ; 樹下人物圖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4期(2013 / 07 / 01)
|
页次
|
301
-
32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元王繹〈楊竹西小像〉純用線描塑造肖像的立體感,在目前流傳下來的肖像作品中非常罕見。畫家是如何使用鉛筆素描般的技巧,像主的形象和補景兩者與像主精神如何呼應,這兩點將是本文關心的重點。本中將透過梳理王繹身份和畫卷製作過程,與歷代肖像畫進行風格比較與文獻分析,並且追溯像主策仗高士形象與松石補景的圖式傳統。由此獲得的成果為:王繹運用繁複重疊的敘事性線條逐步描繪出楊竹西的五官輪廓,尤其顴骨形狀被明確勾勒出來,促使臉頰線與髮際線分離,終於讓楊竹西的面容看來更為立體。另一方面,像主策仗高士的形象並配以松石背景,乃是承襲自描繪文人身分與精神氣質的圖示傳統。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
元楊維禎(1979)。東維子文集。臺北:臺灣商務。
-
明宋濂(1965)。宋文憲公全集。臺北:臺灣中華。
-
明陶宗儀、楊家駱編(1978)。輟耕錄。臺北:世界書局。
-
上海博物館編(1987)。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北京:文物出版社。
-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中國美術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
-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中國美術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
-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中國美術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
-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89)。中國美術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
-
王德毅編、李榮村編、潘柏澄編(1979)。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王耀庭編(2008)。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硏究中心開發製作(2008)。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
石守謙編、葛婉章編(2001)。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臺北:故宮。
-
伊藤大輔(2000)。元人名賢四像卷。國華,1255,45-47。
-
余崑編(1984)。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
余輝編(2005)。元代繪畫。上海:商務印書館。
-
板倉聖哲(2008)。睢陽五老圖像的成立與展開─北宋知識份子的繪畫表象。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1983)。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
洪再新(1998)。從盛熙明看元末宮廷的多元藝術傾向。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1),18-28。
-
孫向群(2001)。竹西草堂主人考。收藏家,2001(8),41-43。
-
徐娟編(1997)。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
徐娟編(1997)。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
徐娟編(1997)。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
海老根聰郎(2000)。王繹‧倪瓚筆 楊竹西小像圖卷。國華,1255,37-39。
-
海老根聰郎編、西岡康宏編(1999)。世界美術大全集。東京:小學館。
-
海老根聰郎編、西岡康宏編(1999)。世界美術大全集。東京:小學館。
-
海老根聰郎編、西岡康宏編(1999)。世界美術大全集。東京:小學館。
-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2000)。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臺北:故宮。
-
陳韻如、林柏亭編(2006)。大觀─北宋書畫特展。臺北:故宮。
-
單國強(1988)。試論古代肖像畫性質。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4),50-60。
-
單國強(1997)。肖像畫歷史概述。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2),59-72。
-
單國強(1990)。肖像畫類型芻議。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4),11-23。
-
楊新(2005)。肖像畫與相術。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6),92-98。
-
溫玉珍(2008)。東西方仗具及其特殊類型。歷史文物,182,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