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提倡「以詩入畫」的徽宗繪畫中為何不見詩意表現? |
并列篇名 |
The Question of Poetic Expression in Huizong's Painting |
作者 |
林順得(Shun-Te Lin) |
关键词 |
詩意 ; 下題取士 ; 以詩入畫 ; 隱喻 ; 圖像 ; 文字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4期(2013 / 07 / 01) |
页次 |
351 - 36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鄧椿在《畫繼》中提到徽宗拔擢畫院中人,心中所懸的標準係視其人能否在繪畫中表現詩畫合一的理想:「始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數百人,咸使圖之,多不稱旨。自此之後,益興畫學,教育眾工。如進士科,下題取士,復立博士,考其藝能。當是時,臣之先祖,適在政府,薦宋迪猶子子房,以當博士之選。是時子房筆墨,妙出一時,咸謂得人。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自第二人以下,多繫空舟岸側,或拳鷺於舷間,或棲鴉於篷背,獨魁則不然。畫一舟人,臥於舟尾,橫一孤笛,其意以為非無舟人,止無行人耳,且以見舟子之甚閒也。又如「亂山藏古寺」,魁則畫荒山滿幅,上出旛竿,以見藏意。餘人乃露墖尖或鴟吻,往往有見殿堂者,則無復藏意矣」。從鄧椿《畫繼》這段紀錄看來,得知宋徽宗在創辦畫學時徵選學生,考試的內容出自於詩題,而由得魁者的作品表現方式可知,徽宗並非只是期望學生的技法高超,他所冀望的是甄選一個能在畫中表現詩意的學生,顯而易見我們知道徽宗在畫學所期待的美學之一便是詩意的展現,但是為何在徽宗自己的畫作中我們似乎感受不到這種詩意的特質,是我們錯誤的聯結了「下題取士」與「以詩入畫」必需要有的直接關係,還是「以詩入畫」的徽宗對於詩意的表現有別於我們現代人所能想像的另一種詮釋?本文將以《臘梅山禽》(圖一)與《芙蓉錦雞》(圖二)二幅畫,重新闡釋「下題取士」與「以詩入畫」之間的關聯,也藉由這兩幅畫重新為徽宗的「以詩入畫」下一個定義。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