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市擔嬰戲》中貨郎擔上貨物探討貨郎的多重身分

并列篇名

The Research of the Peddler's Multiple Identitiesthrough the Loaded Goods from "The Knick-Knack Peddler"

作者

張嘉樽(Chia-Zun Chang)

关键词

市擔嬰戲 ; 李嵩 ; 貨郎 ; 貨郎擔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3 / 07 / 01)

页次

389 - 4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之《市擔嬰戲》是南宋畫院畫家李嵩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小小的畫面裡有2個大人、5個小孩和貨郎那裝滿各式各樣物品的擔子,以及後面的樹、前景的草。但是勾勒線條筆筆分明,不凌亂,而畫面安排讓人感受到熱鬧的氣氛,卻不顯得擁擠,再搭配上淡墨和淡雅色彩以及不同質感的勾勒線條,使畫面清新質樸的呈現出平凡安靜的鄉村中,貨郎及貨郎擔所帶來不同於平常生活的熱鬧一景。此外,《市擔嬰戲》也是宋代少見的平民市景的風俗畫,更是讓筆者感興趣,並且印象深刻。畫面中所呈現的寧靜鄉村中,因貨郎的到來,而興起了一股興奮與熱絡的氣氛,而貨郎所挑的兩個擔架上裝了滿滿的物品,也引發了筆者的好奇心,這兩擔的重量並不輕,貨郎如何能挑著並遊走於各個村落間,又不至於使物品因碰撞而損壞?畫中的貨郎是否為真實南宋遊走於鄉間的貨郎?還是他只是李嵩筆下他所看到的當時貨郎的綜合體?而最讓筆者感興趣的是畫面中遊走鄉間的貨郎,他需盡可能地應付鄉村居民的生活所需,那麼他一個人究竟結合了多少店家的性質於一身呢?因此,本文欲藉由貨郎擔上和他身上的貨物探討畫面中貨郎的功能性,以及相對於當時不同店家的多重身分。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夏文彥(元)。《圖繪寶鑒》,卷一-卷六。
  2. 周密(元 27 年,1290 年)。《武林舊事》,卷一-卷十。
  3. 吳自牧(南宋末年)。《夢粱錄》,卷一-卷二十。
  4. 孟元老(北宋宣和年間)。《東京夢華錄》,卷一-卷十。
  5. 華廣生(清)。《白雪遺音》,卷一-卷四。
  6. 臧懋循(明)。《元曲選》。甲冊-癸冊。
  7. 王連海(2007)。李嵩《貨郎圖》中的民間玩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02),37-41。
  8. 曲彥斌(2000)。中國招幌與招徠市聲。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9. 俞建華、陳嵩林(1999)。中國美術繪畫全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10. 袁杰(2008)。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1. 袁杰(2008)。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2. 馬美(2006)。古代商業廣告瑣談。書摘,2006(02),95-98。
  13.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1995)。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4. 張金花(2004)。宋代的廣告與城市市場。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4(01),28-34。
  15. 張崟、任仲書(2010)。宋代商標及其使用研究。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01),46-49。
  16. 張曦(2008)。宋畫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7. 張曦(2008)。宋畫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8. 曹智滔(2009)。尋繹《貨郎圖》之形態。美術,2009(03),106-109。
  19. 童文娥(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0. 黃小峰(2007)。樂事還同萬眾心─《貨郎圖》解讀。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02),103-117+158。
  21. 楊梅(2005)。論中國古代的招幌廣告。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4),35-38。
  22. 劉興珍(1985)。李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3. 薄松年(2000)。宮廷節令畫鉤沉。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02),27-32+96-97。
  24. 羅陳霞(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天津市,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