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道無形.生活心象-創作研究

并列篇名

The Invisible Principle-Mental Image of Life

作者

涂毓修(Yu-Shou Tu)

关键词

生活 ; 心象 ; 道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4 / 12 / 01)

页次

291 - 3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大道無形」是老子對於「道」形象的詮釋,說明道體的難以用言語概括表達,在此引申做為平面視覺的主體繪畫表現思想創作觀。因為視覺的圖像有符號性的意義,質感本身有其情緒,從作品符號性的意義上展現視覺經驗的多樣性,使作品的表現除了筆墨、用色、構圖之外,更融合現成物、膠彩、壓克力、油彩等媒材質地的複合,增進作品表達的豐富性,藉以呈現主題的「生活心象」。在創作上從老莊、禪的思想中,探討人生體悟的主題,所以創作的歷程如同道的探尋,創作的表現也如同道體的心象。所以作品的創作以東方視覺意象做為起點,結合筆墨的文化內涵精神,老莊、禪思想、文人書畫思想與人生境界。將生活體悟、想像與造型的結合,以產生平面視覺的心象,並運用筆墨為表現基調,透過多媒材的呈現,進而表達心象,引發人的意境感受。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袁文:《甕閑評》,收錄於王雲五《叢書集成初編55》,上海商務出版社,1939年
  2. 维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2013 年6 月),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B8%E6%B8%85%E9%9D%99%E7%BB%8F
  3. 中國名畫家全集。藝術家出版社。
  4. 在线新华字典: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2013 年6 月)http://xh.5156edu.com/html5/43328.html
  5. 元倪瓚(1988)。清閟閣全集。世界書局。
  6. Tolstoy, Leo、耿濟之譯(1981)。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7. 上海出版社(1996)。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8. 尤昭良(2003)。塞尚與柏格森。台北市:高談文化。
  9. 毛建波編(2006)。石濤畫語錄。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
  10. 王伯敏編(2002)。書學集成.漢─宋。河北美術出版社。
  11. 王彩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12. 老子(1995)。老子莊子選。和裕出版社。
  13. 老子(1995)。老子全譯。貴洲人民出版社。
  14. 吳怡註譯(1993)。易經繫辭傳解義。台北:三民書局。
  15. 吳康(1987)。老莊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16. 李責厚(1987)。美學百題。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17. 李醒塵(1990)。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18. 周積寅編(2006)。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
  19. 林慶祈(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20. 俞昆編(1975)。中國畫論類編。華正書局。
  21. 高千惠(1997)。內在自然。台北:日動藝術。
  22. 莊周(1992)。莊子全譯。貴洲人民出版社。
  23. 陳傳席編(2005)。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三民書局。
  24. 陳鼓應註譯(2013)。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
  25. 陳榮輝(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
  26. 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27. 湯瑪士.華騰伯格編(2003)。論藝術本質杜威藝術及經驗。台北:五觀藝術。
  28. 道教總廟三清宮。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宜蘭縣:永豐。
  29. 道濟(1973)。石濤畫語錄。台北:連貫出版社。
  30. 劉振強(1989)。大辭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1. 劉熙載(1988)。藝概。台北:華正書局。
  32. 劉綱紀編(2001)。易學與美學。台北:大展出版社。
  33. 蔣勳(2005)。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理論。上海文匯出版社。
  34. 羅振賢(1980)。石濤畫語錄。台北:中國美術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23)。教育創新透過多元思考匯合觀點對攝影創造力量表之編製。臺東大學教育學報,34(2),9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