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五代「入法界品圖」中善財童子的造形與特色

并列篇名

Th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hape of the Sudhana of the the Painting of Entering the Dharma Realm in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Five

作者

陳俊吉(Chun-Chi Chen)

关键词

華嚴經變 ; 五十三參 ; 敦煌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5 / 12 / 01)

页次

151 - 2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今日唐五代時期關於「入法界品圖」的遺存案例,並無長安、洛陽一代京畿地區的實物,僅剩敦煌地區所遺留的壁畫可窺知當時的風采,以借此遙想大唐長安、洛陽當時寺院中「入法界品圖」所表現的繁華絢麗風範,此乃藝術史研究的無奈與限度。至於唐五代時期「入法界品圖」的造形,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菩薩形」與「世俗人物形」。在「菩薩形」的樣貌與菩薩裝扮無異,乃至配置蓮華座、頭光等,具菩薩莊嚴性的特質,至於「世俗人物形」的善財童子則是較為有趣的造形,畫面中的善財童子,身著世俗的服裝,其通常為直領或交領寬袖長袍,下身配置襦裙的盛裝打扮,在當時世俗文化中的孩童並不常見著此種服裝,此乃少年、成年男子常見的世俗禮服,卻在善財童子身上出現。此外,「世俗人物形」的善財童子造形也完全沒有童子稚趣的服裝、體態之展現,宛如成熟的年輕人或者少年,但有些畫面會故意在其頭頂上加上單髻髦髫,此種髮型通常為孩童特有的樣貌,彷彿闡述不可忽略其童子的本質身分。「世俗人物形」的造像主要傳達出善財童子「初發心始終無二」,並且有「勵行求法遍法界」的精神。至於「菩薩形」的造像思惟,傳達出善財童子為「菩薩的本質性」,以及「示現度眾的悲願」。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陳俊吉(2012)。中國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語彙與圖像考。書畫藝術學刊,12
    連結:
  2. 陳俊吉(2013)。北朝至唐代化生童子的類型探究。書畫藝術學刊,15
    連結:
  3. 陳俊吉(2014)。雷峰塔地宮玉雕童子像探究:五代善財童子異化的獨立造像。玄奘佛學研究,23
    連結:
  4. 〔唐〕釋法藏撰。《華嚴經文義綱目》,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5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5. 〔唐〕釋慧能口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8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6.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0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7. (2003)。西南石窟文獻‧第八卷。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8. 〔唐〕釋澄觀述。《大華嚴經略策》,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6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9. 〔唐〕李通玄撰。《新華嚴經論》,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6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10.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國書刊行會。
  11. 〔唐〕釋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35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12.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3)。晉唐古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3. 上海戲曲學校中國服裝史研究編(1997)。中國歷代服飾。上海:學林出版社。
  14. 大英博物館監修、ロデリック・ウィットフィ-ルド、上野アキ訳(1983)。西域美術第2 卷:大英博物館スタイン・コレクション:敦煌絵画Ⅱ。東京都:講談社。
  15.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1997)。中國繪畫全集第1卷:戰國至唐代。北京:文物出版社。
  16. 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99)。中國石窟雕塑全集第八卷:四川 重慶。重慶:重慶出版社。
  17.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2 墓室壁畫。臺北:錦繡出版社。
  18. 中國墓室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編(2011)。中國墓室壁畫全集:隋唐五代。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2004)。北齊婁叡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20. 孔德明編(2008)。中國服飾造型鑑賞圖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1. 王仁波(1997)。隋唐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22. 王朝聞編(2000)。中國美術史:宋代卷(下)。濟南:齊魯書社。
  23. 王達軍(2008)。安岳石窟。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24. 王麗華(2005)。服飾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5. 向世山(1995)。從「圓覺經變」石刻造像論宋代四川民間佛教的信仰特徵。中華文化論壇,5
  26. 李肖冰(1995)。中國西域民族服飾研究。臺北:美工圖書社。
  27. 李官智(1994)。安岳華嚴洞石窟。四川文物,55
  28. 李斌成編。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李靜杰(2011)。論宋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像。藝術史研究,13
  30. 沈從文(2007)。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31. 周汛、高春明(1984)。中國歷代服飾大觀。臺北:百齡出版社。
  32. 周錫保(1992)。中國古代服飾史。臺北:南天書局。
  33. 竺小恩(2011)。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34. 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編(2005)。洛陽陶俑。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35. 胡之編、張寶璽攝(2001)。甘肅嘉峪關魏晉五號墓彩繪磚。重慶:重慶出版社。
  36. 胡文和(1999)。安岳大足佛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37. 孫海藺編(2003)。中國考古集成:西南卷。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38. 徐光翼編(2011)。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39. 徐光翼編(2011)。中國出土壁畫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40. 書畫出版社編(2003)。林泉高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41. 陝西省文物局編、上海博物館編(2004)。周秦漢唐文明特集:壁畫卷。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42. 陝西省博物館編、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編(1974)。唐李賢墓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
  43. 馬志軍(2002)。西安西郊陜棉十廠唐壁畫墓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2002(1)
  44. 高格(2005)。細說中國服飾。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45.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9)。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6. 陳俊吉(2013)。中國華嚴造像體系:兼論善財童子造像系譜。造形藝術學刊
  47. 陳俊吉(2013)。五代敦煌新樣文殊中善財童子的繪畫探究。史物論壇,16
  48. 陳俊吉(2014)。唐代蓮花童子圖在聖與俗的世界:化生童子在佛教繪畫與世俗嬰戲圖的轉換。藝術學
  49. 陳茂同(2005)。中國歷代衣冠服飾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50. 敦煌研究院編(2003)。民俗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51. 敦煌研究院編(1996)。敦煌石窟內容總錄。北京:文物出版社。
  52. 敦煌研究院編(2003)。服飾畫卷。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53. 敦煌研究院編、江蘇美術出版社編(1994)。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九窟、第一二窟(晚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54. 黃士龍(2007)。中國服飾史略(新版)。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55. 黃能馥、陳娟娟(2005)。中國服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6. 黃輝(2011)。中國歷代服制服式。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57. 楊新、班宗華(1999)。中國繪畫三千年。臺北:聯經出版社。
  58. 管彥波(2006)。中國頭飾文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
  59. 趙連賞(2007)。中國古代服飾圖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60. 劉長久編(1997)。安岳石窟藝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1. 劉興珍編、鄭經文編(2006)。中國古代雕塑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
  62. 劉錫淦、陳良偉(1996)。龜茲古國史。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
  63. 蔡子諤(2001)。中國服飾美學史。石家庄:河北美術出版社。
  64. 戴欽祥、陸欽、林亞麟(2003)。中國古代服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5. 謝冰瑩編譯(1989)。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66. 譚蟬雪(2006)。敦煌民俗:絲路明珠傳風情。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