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書畫藝術發展-兼論朱振南藝術創作歷程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Shu-Hua Art in Taiwan, with the Discussion of Chen-Nan Chu's Artworks

作者

李孟學(Meng-Hsueh Li)

关键词

臺灣美術 ; 書畫 ; 國畫 ; 水墨畫 ; 書法 ; 朱振南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5 / 12 / 01)

页次

273 - 3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書畫之發展,始於清領時期,經日本統治、光復以來的發展,期間各有不同。本文擬就今人研究之基礎,以「書畫」作核心之概念加以討論,包含沿習自中國的傳統繪畫及書法,以政治分期為綱,作一綜合之論述。大體而論,清廷統治臺灣時期,其藝術發展乃閩浙一帶藝風之延續;日本殖民以後,加入西方的藝術思想、教育體系,以及參酌西方風格改良之日本畫之影響;國民黨來臺以後,則深受大陸來臺書畫家風格之左右,逐步塑造出臺灣特有之書畫風格。因而本文以今日臺灣中壯輩書畫家朱振南為例,以其經歷、師承、書畫風格的探索,來討論戰後在臺灣出生成長一代的創作者,如何繼承並開展臺灣之書畫藝術,以及書畫藝術在未來所發展的可能性。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2009)。「在地情境」─七十年代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連結:
  2. (2007)。一期一會─南奎雲‧朱振南有好書畫展作品集。臺北:作者出版。
    連結:
  3. (1959)。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4. (1984)。明清臺灣書畫作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 (2011)。人文百年化成天下: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6. 彰化縣志‧藝文篇
  7. 天保久隨,〈序言〉,《東寧墨蹟》(南瀛新報社,1933)
  8. 佚名,〈島人趣味之一般七 書道繪畫界之一瞥〉,《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五年(1930)七月三十一日
  9. (1986)。中國現代繪畫回顧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10. (2007)。謝宗安先生百歲書法記念展專輯。臺北:中華書道協會。
  11. 中國美術協會編(1978)。中國美術學報,10。
  12. 王耀庭(1991)。李霞的生平與藝事─兼記「閩習」在臺灣畫史上的一頁。臺灣美術,13,42-50。
  13. 王耀庭(1999)。原鄉的風格‧戀鄉的題材─近百年中原水墨畫與臺灣之關係。新方向、新精神─新世紀台灣水墨化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4. 王耀庭(1994)。國畫山水畫研究─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之二。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15. 王耀庭(2008)。李霞的生平與藝事─兼記「閩習」在臺灣畫史上的一頁。「閩習台風」─明清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
  16. 王耀庭(1999)。原鄉的風格‧戀鄉的題材─近百年中原水墨畫與臺灣之關係。新方向、新精神─新世紀台灣水墨化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7. 王耀庭(1992)。從閩習到寫生─臺灣水墨繪畫發展的一段審美認知。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8. 王耀庭(1992)。近四十年來臺灣地區山水畫風概述。臺灣美術,17,13。
  19. 吉澤忠、林宏作譯(1992)。日本南畫(上)。國際文化論集,6,7-42。
  20. 吉澤忠、林宏作譯(1992)。日本南畫(下)。國際文化論集,7,61-97。
  21. 朱振南(1994)。朱振南書畫集。臺北:作者出版。
  22. 朱振南(2003)。原鄉畫語 臺北‧紐約‧巴黎 朱振南書畫匯流專輯。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23. 吳永猛(1997)。臺灣水墨畫發展階段說。空大文人學報,6,181-193。
  24. 吳超然(2003)。臺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媒材篇)水墨與書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25. 李郁周(2002)。臺灣書家書事論集。臺北:蕙風堂。
  26. 李乾朗(2008)。泉州大木匠師─王益順作品研究。臺灣民俗藝術彙刊,4,143-160。
  27. 李欽賢(1996)。大地‧牧歌 黃土水。臺北:雄獅美術。
  28. 林永發(1997)。七友畫會及其藝術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9. 林伯欣(2005)。無限風光在險峰:從全國碩博士論文看歷年台灣美術的研究趨向。臺灣美術,59,7。
  30. 林柏亭(197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
  31. 林柏亭(1995)。嘉義地區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32. 林振莖(2007)。臺灣水墨畫派─「傅家山水」。歷史文物,169,22-39。
  33. 胡懿勳(1998)。清代臺灣書畫生態與其環境因素─兼論福建與台灣水墨繪畫差異。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1,26。
  34. 胡懿勳(2013)。1992 年:臺灣藝術市場四十年歷程的變點。傳統‧藝術‧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35. 倪再沁(1991)。中國水墨‧臺灣趣味─臺灣水墨發展的批判。雄獅美術,244,157-159。
  36. 倪再沁(1991)。中國水墨‧臺灣趣味─灣水墨發展的批判。雄獅美術,244,150-159。
  37. 徐小虎(2008)。什麼是臺灣藝術史?。「閩習台風」─明清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
  38. 徐文琴(2005)。荷、西以及明鄭統治時期的台灣美術縱覽。臺灣美術,59,60-61。
  39. 袁金塔(1999)。戰後(1945)台灣水墨畫發展初探─兼論水墨抽象(上)。現代美術,82,22。
  40. 袁金塔(1999)。戰後(1945)臺灣水墨畫發展初探─兼論水墨抽象〉(下)。現代美術,83,70-71。
  41. 馬晉封(1983)。棲心覺岸話心鄉。雄獅雜誌,152,36-53。
  42. 崔詠雪(2007)。翰墨春秋:1945 年以前的台灣書法。藝術家,386,475。
  43. 崔詠雪(2004)。在水一方─1945 年以前臺灣水墨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44. 崔詠雪(2007)。傳統的延續 (1736-1895) ─臺灣水墨發展的回顧。臺灣美術,69,13。
  45. 張承宗(2011)。臺灣水墨繪畫的發展歷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44,52。
  46. 張俊傑(2006)。朱振南書畫昧影展。藝術家,377,510-511。
  47. 莊素娥(2009)。海上畫派與臺灣早期水墨畫。藝術學研究年報,25,77-119。
  48. 麥青龠(2010)。日治時期的台灣書法。中華書道協會2010 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49. 麥墀章(1991)。臺灣地區三百年來書法風格之遞嬗(一)。臺灣美術,13,60-67。
  50. 麥墀章(2008)。臺灣地區三百年來書法風格之遞嬗(一)。「閩習台風」─明清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
  51. 黃光男(1987)。黃君璧繪畫風格與其影響。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52. 黃光男(1989)。滄浪藝壇一覺翁─試論傅狷夫書畫。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53. 黃智陽(2007)。1949 年後臺灣畫家書法初論。紀念傅狷夫教授─限代書畫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4. 黃智陽(2011)。邊緣突圍─臺灣解嚴前後書法的現代性趨勢評析。書法‧跨域─2011 臺灣書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5. 黃琪惠(2006)。傳統再定義─日治時期台灣書畫收藏與文化詮釋。視覺‧記憶‧收藏─藝術史跨領域學術研討會大會論文集,臺中:
  56. 楚戈(1968)。視覺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7. 楊永彬(2000)。日本領台初期日台官紳詩文唱和。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
  58. 廖瑾瑗(2005)。背離的視線─台灣美術史的展望。臺北:雄師圖書有限公司。
  59. 劉國松(1959)。不是宣言─寫在「五月畫展」之前。筆會,革新號1(1),27-28。
  60. 蕭瓊瑞(2008)。「閩習」與「台風」─對明清臺灣書畫美學的再思考。「閩習台風」─明清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中:
  61. 蕭瓊瑞(1991)。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縣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1945-1970)。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62. 賴俊雄(2011)。日治時期台灣書法風貌。中華書道,73,10-12。
  63. 謝里法(1977)。六○年代臺灣畫壇的墨水趣味。雄獅美術,78
  64. 蘇峰男(2000)。「心師自然」─從富貴角到巴黎到紐約 朱振南與東西雙方的對話。藝術家,30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