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以「印篆」看篆書的隸變

并列篇名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Seal Script to Regular Script in Seal Script Signets

作者

黃乾殷(Chien-Yin Huang)

关键词

篆書 ; 小篆 ; 印篆 ; 璽印 ; 隸變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6 / 06 / 01)

页次

163 - 1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由印篆去探討篆書之隸變。首先由先秦古璽觀察大篆到小篆的統一。其次再探討秦系印到漢篆的隸變。在先秦文字中共可分為五系分別為:齊系、燕系、晉系、楚系、秦系。其中齊系、燕系、晉系、秦系繼承了大篆系統文字,楚系文字則以簡帛書風格呈現。秦國也有簡帛文字,如:《青川木牘》、《雲夢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而這便可視為秦系文字隸變的開始。而後,秦統一六國,頒布小篆以作為官方通行文字,民間則是延續著使用簡帛文字,稱為古隸。由先秦的璽印可視為隸變的先趨。到了秦國一統,小篆雖為官方文字,但隸變之已經成為一必然性的事實了。最後以漢篆比對《說文解字》中的小篆更可發現文字的隸變。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林文彥(2006)。古璽掇遺。書畫藝術學刊,95-120。
    連結:
  2. 元脫脫(1980)。宋史。台北:鼎文書局。
  3. 西漢司馬遷、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2005)。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4. 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2006)。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出版社。
  5. 清張謇編(1978)。金石大字典。台北:宏業出版社。
  6. 清顧藹吉(1977)。隸辨。台北:世界出版社。
  7. 王北岳(1985)。篆刻藝術。台北:漢光文化出版社。
  8. 何琳儀(1989)。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9. 杜忠誥(1979)。說隸書。藝壇,131,243-277。
  10. 辛農(1990)。中國印譜。台北:地球出版社。
  11. 服部畊石(1976)。篆刻字林。東京:三圭社。
  12. 林文彥(1999)。印章藝術。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13. 林進忠(1996)。戰國楚璽藝術賞析。印林,17(1),25-38。
  14. 馬場雄二、王秀雄譯(1977)。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大陸書局。
  15. 莊哲彥(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所。
  16. 許仙瑛(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7. 連蔚勤(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8. 陳星平(2005)。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台北:文津出版社。
  19. 曾紹杰(1986)。鈢印精選。台北:曾紹杰。
  20. 游國慶(1996)。楚帛書及楚域之文字書法與古璽淺探。印林,17(1),2。
  21. 趙平安(2008)。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2. 叢文俊(2009)。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卷。石家莊:江蘇教育出版社。
  23. 羅福頤(1988)。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