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書畫章法在篆刻的交融創作

并列篇名

Creating a Blend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he Art of Composition in Seal Cutting

作者

施萬鍾(Shi Wan-Jung)

关键词

光感 ; 漸層 ; 書畫同源 ; 篆刻章法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7 / 12 / 01)

页次

169 - 2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為延續金石畫派其具備書、畫、印同時進行的創作方式,並在其中嫁接西方素描學理中的本質(光與色塊),以至於產生不同於以往的新品種(新篆刻章法-漸層)。在章法名詞的命名上,想將約定成俗的章法語言虛實、疏密,轉成現在進行式且明顯易懂,故將虛實、疏密同時發生的現在進行式稱為輕重離合法。以下簡述論文中五大內容。一、本章內容主講視覺語言的共通性與視覺語言的運用,並嘗試從梳理書畫印的章法中找出新的章法。再者是透過了解金石畫派重要人物作品的內涵,從中汲取書篆與繪畫章法的壹致性以驗證筆者章法語言的可行性。二、以集字聖教序的內容中整理出八大章法為序曲,並以意臨的創作佐證。第二節中筆者提出近二十年來對書法教育的心得與總結。第三節以鄧散木的篆刻章法為大綱,並在每種章法後提出創作。第四節以繪畫構圖的十三種法則為依據,提出各式章法的創作,以增加筆者對自然形成的深度體認。第五節為總結書、畫、印構圖原則即將筆者所創作的書畫、篆刻列表梳理,用以蘊釀新章法誕生的養份。三、書畫章法在篆刻創作表現綜述實為尋根正源。故創作理念乃為金石畫派的啟發而創作內容為承襲金石畫派的實驗,即筆者試圖在金石畫派的延續中以西洋畫的光感、漸層法,嫁接到書畫的章法後,以至於產生新篆刻章法。四、即將光線的律動所產生的漸層分門別類計有:依照光的來源有正面、背面、斜向、對角四種,根據視覺的原理有多重主題、擺動、順勢三種。五、為本論文之結論,包含筆者對此論文的創作經過的反省、思緒靈感來源做壹個整理與期未來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蘇軾全集
  2. 董其昌著《畫禪室隨筆》卷四,雜言上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7%95%AB%E7%A6%AA%E5%AE%A4%E9%9A%A8%E7%AD%86/%E5%8D%B7%E5%9B%9B 2016/9/13 08:07
  3.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寶南第九》
  4.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十六宗第十六》
  5.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1995)。趙孟頫畫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6. 云告譯注(2004)。宋人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7. 方去疾編(1989)。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8. 方旭(2008)。篆刻美學初探。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9. 王北岳(1984)。篆刻藝術的欣賞。台北:文建會。
  10. 王北岳(1984)。篆刻藝術。台北:漢光出版社。
  11. 王本興(2001)。印章章法分類。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2. 王壯為(1999)。書法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3. 何懷碩(2005)。大師的心靈。臺北市:立緒出版社。
  14. 吳平(2004)。吳平堪白印輯。台北:蕙風堂出版。
  15. 吳清輝(1994)。中國篆刻學。杭州:杭州西泠印社。
  16. 吳頤人(1987)。青少年篆刻五十講。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7. 吳頤人(1994)。常用漢字演變圖說。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8. 李峰(2004)。中國畫構圖法則。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19. 杜忠誥(2011)。“匠人”、“詩人”與“哲人”。問道.漢字─兩岸書法藝術論壇論文集
  20. 谷松章(2006)。篆刻章法百講。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21. 赤井清美編(2008)。篆隸大字典。日本東京:二玄社。
  22. 辛農編(1990)。中國印譜。台北:地球出版社。
  23. 林文彥輯。虞山派印人研究資料。台北:印林雜誌出版社。
  24. 林進忠(1999)。鄧散木篆刻研創理念之析探。藝術學報,65,19-43。
  25. 邱振中編(2008)。書法與繪畫相關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6. 姜一涵(1987)。石濤畫語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27. 孫梅芳(2004)。鄧散木書篆創作歷程之淺析。造形藝術學刊,2004,87-102。
  28. 馬國權(1998)。近代印人傳。上海:上海書畫社。
  29. 馬國權(1965)。書譜譯注。香港:邵華文化服務社。
  30. 張清治(1976)。金石派書法之研究。台北:敬德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31. 梅墨生(2003)。吳昌碩。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32. 莊新興編(2001)。中國鉩印分域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33. 莊曉音(2005)。吳平篆刻理念養成淺析。造形藝術學刊,2005,173-192。
  34. 陳川(2008)。構圖題款用章。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35. 陳振濂(2001)。書法美學教程。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36. 陳振濂(2007)。品味經典一陳振濂談中國篆刻史殷商一明。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7. 陳振濂(2002)。書法美學。陝西: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38. 傅慧敏編(2012)。中國古代繪畫理論解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39. 喬志強編(2012)。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40. 曾紹杰輯(1987)。鄧散木書法篆刻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41. 黃淳編(1999)。吳昌碩流派印風。重慶:重慶出版社。
  42. 黃華源(2004)。吳昌碩編年篆刻作品研究。台北:
  43. 葉一葦(2003)。篆刻學。浙江:西泠印社出版社。
  44. 葉一葦(2000)。中國篆刻史。杭州:杭州西冷印社。
  45. 路振平(1994)。王羲之行書結構習字帖。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46. 廖新田。法度與妙理─傅狷夫書藝特色。紀念傅狷夫教授—現代書畫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蘇軾《書吳道子畫後》
  47. 趙古泥(1997)。趙古泥先生印譜。台北:蕙風堂。
  48. 劉江(1995)。吳昌碩篆刻藝術的研究。杭州:杭州西冷印社。
  49. 劉江(1995)。篆刻形式美。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50. 劉思量(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51. 潘天壽(1986)。潘天壽論畫筆錄。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52. 潘運告編(2009)。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53. 潘運告編、何志明編(2004)。唐五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54. 蔡耀慶主訪、編(2004)。吳平 涵泳自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55. 鄧散木(1979)。篆刻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56. 鄧散木(1997)。鄧散木先生印譜。台北:蕙風堂。
  57. 鄧散木藝術陳列館編(1999)。鄧散木書畫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58. 韓天衡(1985)。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
  59. 韓天衡(1985)。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
  60. 韓天衡(2001)。篆刻病印評改200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61. 韓天衡(1993)。中國印學年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62. 羅福頤編(1981)。古璽印概論。北京:文物出版社。
  63. 羅德星(2012)。趙之謙印論。南投:翔聆藝術科技。
  64. 嚴一萍(1962)。篆刻入門。台北:藝文印書館。
  65. 蘇峰男(2002)。中國繪畫寫生創作的法要析辨。造形藝術學刊,2002,1-12。
  66. 蘇峰男口述(2015)。狷翁書扎一辦心香。新活水雙月刊,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