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從郭熙《林泉高致》觀看北宋山水畫的「真景」閱讀
|
并列篇名
|
Study of Pursuing "Ture Reflection of Nature" in Northern Song Landscape Painting(960-1126)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uo His's Lin-chüan kao-chih chi
|
作者
|
楊敦堯(Yang Tun-yao)
|
关键词
|
郭熙 ; 林泉高致 ; 觀看 ; 真景 ; 景趣 ; 行旅圖
|
期刊名称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5期(2018 / 12 / 01)
|
页次
|
231
-
255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宋代畫史上常關注畫家感受自然的歷程,強調體驗觀察與詮釋山水的技巧的關係,描述畫家試圖將畫中景物形象,描寫刻畫逼真,驅使接近自然的現象,讓觀者有如親臨現場的驚嘆。而在宋代的書寫中,不斷出現觀者對於畫中「真景」的觸動,並在畫學文本的流動與傳播下,形成畫者與觀者的溝通橋樑,逐漸的建立了觀看山水畫作的範疇。本文在這樣的畫史脈絡下,將以作為觀察北宋中晚期間審美觀點的郭熙《林泉高致》,具有當時人的共同視角與理解,來考察北宋山水繪畫的「完美」山水形式的想像,試圖從分析《林泉高致》中的「觀看」思想中,去理解宋代時所形成「觀看」的角度與面向,以至於畫者作畫時的布景觀念,處理畫中人物、建築與山水情境的互動關係,與觀者對於畫面「景趣」的閱讀。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小川裕充(2005)。從燕文貴作品中的透視遠近法看中國山水畫透視遠近法之成立。故宮學術季刊,23(1),241-266+635。
連結:
-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1996)。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1983)。四部叢刊續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北宋蘇轍(1990)。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
-
唐張彥遠(2004)。歷代名畫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
Barnhart, Richaed(2011).The song Experiment with Mimesis.Bridges to Heaven: A Symposium on East Asian Art in Honor of Professor Wen C. Fong,Princeton:
-
Fong, Wen(1992).Beyond representatio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Wu, Hung(1995).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方聞。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
毛文芳(2001)。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王正華(2001)。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2,76-89。
-
石守謙(2010)。山水之史─由畫家與觀眾互動角度考察中國山水畫至13 世紀的發展。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分冊,臺北:
-
俞崑編(1984)。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
俞崑編(1984)。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
-
楊家駱編(1992)。宋人題跋。臺北:世界書局。
-
盧輔聖編(1992)。中國書畫全書‧一。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3)。中國書畫全書‧二。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3)。中國書畫全書‧二。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2)。中國書畫全書‧一。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2)。中國書畫全書‧一。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3)。中國書畫全書‧二。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盧輔聖編(1992)。中國書畫全書‧一。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謝巍(1998)。中國畫學著述考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