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繪畫性書法線條的神秘能量 第一篇 中西繪畫性線條的演化

并列篇名

The Mysterious Energy of Painterly Calligraphic Lines Part I: The Development of Painterly Lines in East and West

作者

游惠雅(Yu, Hui-Ya)

关键词

書法 ; 線條 ; 繪畫性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8 / 12 / 01)

页次

291 - 3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旨是探析書法線條和繪畫之間的關係,「線條」運用上的體認與感應。點、線、面、色彩是構成一件藝術作品最基本的要素,「線條」作為書法主體的形式表現,也是最容易為人類認知或用來表達内意之符號。書寫性「筆法」的展現則是影響書法線質形態與心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靈活運用「筆法」來呈現「線條」所能開展的藝術性,是本論述中重要的探討課題。本論述共三篇,第一篇中西繪畫性線條的演化,第二篇中國書法中的繪畫線條,第三篇線條藝術之旅,最後為結語省思與展望,審視筆者的創作發展歷程,用以釐清自我的思緒,加以更精準的連結。希望讓自我的書法與繪畫創作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有更好的結果。在題材的選擇上與日常生活有關係的題材,如畢卡索說:「別人東尋西尋,我俯拾皆是。」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幽蘭(2009)。空間美學與抽象藝術之語言。哲學與文化,36(10)
    連結:
  2. 張春發(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連結:
  3. 榮斌(2010)。書法藝術中的醉狂與放逸書寫的美感經驗 張旭書法美學初探。哲學與文化,37(9)
    連結:
  4. 蔡介騰(2013)。「無象之象」,書寫之意象析論。書畫藝術學刊,15
    連結:
  5. (1983)。中國美學史資料彙編下冊。台北:明文書局。
  6. (1986)。張旭書古詩四帖。北京:文物出版社。
  7. (1988)。老年人學書畫─書法、篆刻篇。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8. (1984)。宋黃山谷范滂傳。高雄:大眾書局。
  9. (1988)。祝允明。河北:紫禁城出版社。
  10. (1973)。齊白石全集。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11. (1992)。中國法書選。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12. (1990)。法書篇二。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13. (1989)。歷代名人楹聯墨跡。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4. (1986)。倪元璐墨蹟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5. (2004)。王鐸草吾書卷精典,秋興八首冊。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16. (1985)。文徵明。臺北:書藝出版社。
  17. (2007)。中國歷代書論選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18. (1990)。蘇軾集。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19. (1981)。吳昌碩石鼓文墨跡。台北:中華書畫出版社。
  20. (2007)。黃庭堅書法精選。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21. (1992)。西狹頌。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
  22. (2003)。清前期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3. (1996)。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4. (2004)。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5. (1982)。瘞鶴銘。臺北:書藝出版社。
  26. (1982)。石門銘。臺北:書藝出版社。
  27. (1991)。孫過庭。株式會社二玄社。
  28. (1988)。古代藝術三百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2003)。古代藝術三百題。臺北:建宏出版社。
  30. (1984)。鄭板橋題畫詩。臺北:湘江出版社。
  31. (1982)。譜雄雙月刊,8(1)
  32. (2001)。馮承素摹蘭亭序。北京:中國書店。
  33. (1988)。書譜。高雄:大眾書局。
  34. (1992)。懷素。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35. (2002)。祝允明。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36. (1992)。黃庭堅集宋。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37. (1999)。王羲之法帖兩種。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
  38. (1998)。何紹基。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
  39. Suzi, Gablik、王雅各譯(1998)。藝術的魅力重生。台北:遠流出版社。
  40. 丁羲元(1992)。黃賓虹為國畫”摸黑”開路。藝術貴族雜誌
  41. 天白(1992)。書法線條美的發現。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42. 毛建波編、江吟編(2009)。石濤畫語錄。浙江:西泠印社出版社。
  43. 王世杰(1962)。唐孫虔禮書譜序。台北:故宮博物院。
  44. 王壯為(1965)。書法叢談。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45. 王壯為(1967)。書法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6.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47. 王進祥(1983)。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卷)。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8. 古干(1996)。古干三步。北京:華齡出版社。
  49. 古干(2005)。現代書法三步。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50. 布魯斯特.基哲林、李元春譯(1992)。創造的歷程。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1. 安海姆、李長俊譯(1976)。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
  52. 成公綏(1979)。隸書體。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
  53. 何懷碩(1992)。風格的誕生。台北:大地出版社。
  54. 余光中(1993)。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55. 吳怡註譯(1993)。易經繫辭傳解義。台北:三民書局。
  56. 吳域(1988)。老年人學書畫─書法、篆刻篇。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57. 吳域(1994)。書法入門。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
  58. 李文珍(1996)。書寫與書法論集。台北:蕙風堂。
  59. 李思賢(2011)。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60. 李澤厚(2004)。美學四講。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61. 李澤厚編、劉鋼紀編(1987)。中國美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李澤厚編、劉鋼紀編(1987)。中國美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3. 李燕(1978)。李苦禪簡介。中國美術,6
  64. 李蕭錕(2003)。中國書法之旅。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65. 李蕭錕(2014)。茶餘飯後:李蕭錕柑仔店。新北:政府客家事務局。
  66. 李霖燦(1987)。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7. 李聰明(2009)。波洛克動勢繪畫線條藝術與懷素狂草及現代行為(動)派書法之關連性研究。臺灣美術,77
  68. 李燿騰(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班。
  69. 汪家華(2002)。張旭生平事跡考略。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70. 宗白華(1989)。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
  71. 林圭(2004)。書學論談,臺北故宮藏本懷素《自敘帖》「映寫」說駁議。中華書道
  72. 林進忠(2013)。與古為新的書藝傳承探索。2013年海峽兩岸大學美術專業教育論壇
  73. 邵洛羊(1992)。從張彥遠到黃賓虹一脈相衍的筆墨觀。雄獅美術,20
  74. 邱氏(1992)。敲響生命的有力節奏柴原雪的繪畫世界。藝術貴族雜誌
  75. 邱振中(2006)。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6. 邱振中(2005)。神居和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7. 邱振中(1996)。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78. 金學智(1986)。米芾書法真趣論。書法文庫─名家講堂,2
  79. 侯文正(1987)。傅山論書畫。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80. 俞崑(1989)。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81. 姜一涵(2004)。石濤畫語錄研究。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82. 姜一涵(2012)。書道美學隨緣談。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83. 幽籣(2003)。景觀:中國山水與西方風景畫的比較研究1。21世紀雙月刊
  84. 胡遂、禹媚(2001)。「論吳中四士」詩歌與書法的寫意特征。周口師範學報,25
  85. 凌嵩郎(1995)。藝術概論。台北:金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86. 孫過庭(2010)。書譜譯注。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87. 孫過庭(1996)。書譜序。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
  88. 書諾伯特•林頓、楊松鋒譯(2003)。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9. 秦雅君、馬唯中、蔡國強(1996)。蔡國強又來了!。台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
  90. 袁金塔(1988)。我的「畫」與「話」。中國美術,6
  91. 馬宗(1982)。書林藻鑑。台北:台灣商務印刷館。
  92. 馬宗霍輯(1983)。書林藻鑑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3. 高木森(2012)。東西藝術比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4. 高木森(2004)。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95. 高尚仁(1993)。書法藝術心理學著者。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6. 高明一(2009)。中國書法簡明史。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97. 高業榮(2004)。赤峰地區岩畫。藝術家
  98. 高樹藩(2008)。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正中書局。
  99. 康丁斯基、吳瑪俐譯(1998)。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00. 康丁斯基、吳瑪俐譯(2000)。點線面。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01. 康有為(1980)。廣藝舟雙楫疏證。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02. 張心龍(2001)。西洋美術史之旅。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3. 張秀真(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術大學書畫藝術系。
  104. 張舒白(1967)。藝粹雜誌。台北:雨辰出版社。
  105. 張舒白(1967)。藝粹雜誌。台北:雨辰出版社。
  106. 曹寶麟(1995)。吳琚漫論。書法文庫─名家講堂,1995(6)
  107. 曹寶麟(1999)。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08. 郭大維(1967)。國畫對西洋畫的影響(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講演)。藝粹雜誌
  109. 陳兆復(1986)。中國畫研究。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110. 陳廷祐(2007)。中國書法。台北:國家出版社。
  111. 陳志誠(2006)。當代繪畫景緻。桃園:龍華科大藝文中心。
  112. 陳振濂(1991)。歷代書法欣賞。台北:蕙風堂。
  113. 陳傳席(2013)。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14. 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
  115. 傅山(1986)。霜紅龕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6. 傅山(1986)。霜紅龕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7. 游國慶(2011)。漢字書法本質內涵的新呈現─從漢字科技互動與動畫影片說起。漢字藝術節一兩岸當代書法壆術研討會論文集
  118. 湯瓊音(1984)。中國古代先秦紋飾研究。藝術貴族雜誌
  119. 程代勒(1989)。狂草風格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120. 雄獅美術編(1998)。中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美術圖書。
  121. 馮振凱(1989)。中國書法欣賞。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122. 黃一鳴(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書畫組。
  123. 黃小庚選編(1991)。關山月論畫。河南省:河南美術出版社。
  124. 黃才郎編(1982)。西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美術圖書。
  125. 黃庭堅(2001)。黃文節公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26. 黃庭堅(2001)。黃文節公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27. 黃義和(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128. 黃賓虹(1998)。黃賓虹談藝錄。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
  129. 黃賓虹(1993)。歷代書法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30. 黃墩岩(1993)。世界名畫全集。台北:瑞昇文化圖書業有限公司。
  131. 黃簡(1979)。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32. 黑格爾(1981)。美學2。台北:里仁書局。
  133. 黑格爾(1981)。美學1。台北:里仁書局。
  134. 黑格爾(1981)。美學3。台北:里仁書局。
  135. 黑格爾(1981)。美學4。台北:里仁書局。
  136. 新苗、張萍(2002)。中西美術比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137. 楊成寅(2005)。王羲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38. 虞君質(1962)。藝苑精華錄。臺北:台英社。
  139. 熊秉明(1980)。中國書法理論的體系。書譜雙月刊,37
  140. 熊秉明(2000)。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1. 趙一新(2001)。黃賓虹書法藝術求解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142. 趙龍濤(1988)。懷素《小草千字文》“曲筆”初探。書畫藝術學刊,13
  143. 劉甫琴(1960)。談美。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44. 劉啟林(1998)。古今書法要論。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
  145. 劉啟祥。雄獅美術,20
  146. 劉瑞蘭(2010)。黃賓虹晚年山水很印象。造形藝術學刊
  147. 劉千美(2006)。藝術界域與美學界域。哲學與文化,33(10)
  148. 潘運告(1999)。宣和畫譜。長沙:湖南省新華書店。
  149. 鄭惠美(1984)。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50. 羅立乾注譯(2006)。新譯文心雕龍。台北:三民書局。
  151. 羅景中(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152. 龔詩文(2006)。台灣原始藝術的呼喚、從萬山岩雕的新發現談起。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