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施靜菲(2000)。元代景德鎮青花瓷在國內市場中的角色和性質。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8,137-185。
連結:
-
廖寶秀(1998)。宣德官窯瓷器豐富性之研究(上)。故宮學術季刊,16(1),87-154。
連結:
-
廖寶秀(1998)。宣德官窯瓷器豐富性之研究(上)。故宮學術季刊,16(1),87-154。
連結:
-
謝明良(2004)。十五至十六世紀日本的中國陶瓷鑑賞與收藏。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7,161-184。
連結:
-
(2015).조선청화 青畫 푸른벷에물들다.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
-
(2007).미술을통해본동아시아사.대구:中國史學會.
-
教育部《異體字典》
-
한국고전종합 DB.
-
(明)陳文(1966).明英宗實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楊士奇(1966).明宣宗實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清)谷應泰(1969).明史記事本末.台北市:三民書局.
-
(清)張廷玉(1965).明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
(清)傅維鱗纂,《明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
A.F.B. Kiddekk, “Note on a Blue and White Vase from the Tomb of the Emperor Hsuan Te,” Transactions of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Vol.21, 1946, p.12-31.
-
大韓民國法制處(編輯)(1962).經國大典.漢城:平和堂.
-
尹俲靖(2002).梨花女子大學校大學院.
-
片山まび(2002)。再生產される威信財—朝鮮王朝初期の祭器とその生產。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94,3-13。
-
王光堯(2001)。明代御器廠的建立。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2),78-86。
-
王建峰(2006)。明代會同館職能考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5),100-106。
-
田勝昌(2007).弘益大學校大學院.
-
伊藤郁太郎(2017)。高麗青磁・李朝白磁へのオマージュ。京都市:淡交社。
-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成都明代僖王陵發掘簡報。文物,2000(4),41-54。
-
朴平植(1999).朝鮮前期商業史研究.서울시:지식산업사.
-
朴成桂(2006).조선초기遣明使節에대한일고찰.연행록연구총서,7,497-532.
-
李炫姃(2007).高麗大學校大學.
-
李雲泉(2006)。明代中央外事機構論考。東岳論叢,27(5),128-133。
-
李範稷、淺井良純譯(1990)。朝鮮王朝における王權と五禮。朝鮮學報,138,45-51。
-
沖繩縣教育廳文化財課史料編集班(編集)(2000).琉球歷代寶案.日本那霸巿:沖繩縣教育委員會.
-
金宗瑞(編纂)(2012).高麗史節要.重慶市: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金英媛(2014).조선도자사.首爾:首爾大學校出版文化院.
-
金沢陽(2003)。明代前期景徳鎮官窯磁器の規範—当館所蔵の規範の一部を避けた龍文官窯製品の存在意義について。出光美術館研究紀要,9,153-163。
-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1972)。南京中華門外明墓清理簡報。考古,1972(9),470-478。
-
南京市博物館(1997)。南京南郊明墓清理簡報。南方文物,1997(1),29-32。
-
南京市博物館(1972)。南京明汪興祖墓清理簡報。考古,1972(4),23-33。
-
南京市博物館,雨花台區文化局(1999)。江蘇南京市戚家山明墓發掘簡報。考古,1999(10),18-26。
-
南京市博物館,雨花台區文化局(1999)。江蘇南京市唐家凹明代張雲墓。考古,1999(10),27-30。
-
姜敬淑(2012).韓國陶磁史.首爾:예경.
-
徐玉虎(1982)。琉球朝鮮兩王國關係之研究。邊政研究所年報,13,196-227。
-
國史編纂委員會(1981).朝鮮王朝實錄.서울特別市:國史編纂委員會.
-
滁州市文物管理所(1996)。安徽滁州市南小庄發現明墓。考古,1996(11),85-88。
-
趙宏(1999)。明代陶政研究。陶瓷研究,14(1),49-54。
-
鄭樑生(1985)。明‧ 日關係史の研究。東京都:雄山閣。
-
盧泰康(2003)。海外遺留的明初陶瓷與鄭和下西洋之關係。鄭和下西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
-
龜井明德(1997)。琉球陶磁貿易の構造的理解。專修人文論集,60,4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