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林廷宜,賴采秀(2015)。行動裝置介面圖樣識認回饋與造形表現研究。設計學報,20(3),45-64。
連結:
-
許峻誠,王韋堯(2010)。圖像外形特徵數量與簡化程度之認知研究。設計學報,15(3),87-105。
連結:
-
許峻誠,王韋堯(2009)。學習背景差異對簡化圖像之偏好研究。藝術教育研究,17,109-130。
連結:
-
Principles of Flat Design (2013). Retrieved May 5, 201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designmodo.com/flat-design-principles/
-
Number of apps available in leading app stores as of March 2017 (2017) Retrieved May 30, 201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6623/number-of-apps-available-in-leading-app-stores/.html
-
Apple Inc(2005).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USA:Apple Inc.
-
Cairney, P.,Sless, D.(1982).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of symbolic safety signs with different user groups.Applied Ergonomic,13(2),91-97.
-
Gibson, J. J.(1986).The EcologicaApproach To Visua Perception:Classic Edition.New York:Psychology Press.
-
Horton, W.K.(1994).The ICON Book: Visua Symbols for Computer Systems and Documentation New.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
-
Norman, D A(1988).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New York:Basic Books.
-
Salvendy, G.(Ed.),Sauter, S. L.(Ed.),Hurrel, J. J. Jr.(Ed.)(1987).Social,ergonomic,and stress aspects of work with computers.London,England:Elsevier.
-
李建緯(2006)。台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
李思潔(2007)。此時此刻─陳慧嶠作品中非理性元素的運用。議藝份子,9,139-150。
-
林昱彣(2018)。台南市,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
-
姜義臺(2009)。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
姚美玲(2004)。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7) 。「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取自:https://www.twnic.net.tw/NEWS4/144.pdf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
張繼文(1995)。從認知心理觀點探討記號設計。屏東師院學報,8,472-500。
-
張耀羿,熊碧梧(2006)。視覺傳達設計圖像應用之研究─以美軍心戰傳單為例。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
-
郭大維,何肇喜,王銘顯(2014)。台灣、中國、馬來西亞華裔大專青年圖像表現形式之比較研究。科技學刊,23(1),53-63。
-
陳盈蓉(2011)。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
-
陳娜文,王藍亭(2011)。行動電話之功能圖像傳達與使用者意涵認知研究。視覺藝術論壇,6,48-79。
-
陳登吉(2002)。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研究所。
-
黃室苗(1993)。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概論。工業設計,22(4),207-212。
-
楊裕富(1998)。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之二:後現代的淵源、類別與本土反應。設計學報,3(2),31-43。
-
鄭文俊(1999)。資訊產品螢幕圖像操作介面設計思索與實務。大葉學報,8(1),11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