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末台灣書畫風格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Style of Taiwa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

陳思婷(Chen,Si-Ting)

关键词

閩習 ; 浙派 ; 東洋畫 ; 流寓文官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20 / 06 / 01)

页次

91 - 1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朝書畫閩習風格,承襲了南宋畫院與明浙派文人戴進的洗禮,以及之後影響清代上官周及黃慎的閩習文風。而閩習更是凸顯閩南地區皴法用筆繼承中,地域性風格及傳統文人墨戲的整體表現。台灣清末閩習風格,延續了福建傳統文人閩習地域的特色,而流寓文官在咸豐時期文人的交遊及往來,也帶動台灣閩習書畫在漢學、書畫詩詞的影響。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促成台灣閩習風格與日殖階段東洋畫的融合。台灣清末書畫整體的演變及影響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移植及本土閩習風格的特色,進而產生日治時期台灣面臨中原傳統精神與東洋畫的交互影響。本論文研究藉由藝術學的觀點,由台灣地域閩習的特徵,分析作品風格與歷史環境變遷下,希望凸顯台灣在清末書畫表現的特色。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宋後楣(1989)。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故宮學術季刊
    連結:
  2. 宋後楣(1989)。元末閩浙畫風與明初浙派之形成(一)。故宮學術季刊
    連結:
  3. 黃俊嘉(2019).從「閩習」視角看臺灣書畫藝術變遷與發展.臺北:台灣藝術大學.
    連結:
  4. 賴國生(2007).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台灣「閩習」水墨畫風格之源流.台南:成大歷史學報.
    連結:
  5. 謝忠恆(2017).臺灣林朝英文人畫題材與閩習風格.臺北:台灣藝術大學.
    連結:
  6. 王守民(2010).閩習與臺灣書法的審美特質形成.書法賞評.
  7. 王國璠(1976).台灣金石木書畫略.台中:台中省立台中圖書館.
  8. 王耀庭(1991).李霞的生平與藝事兼記「閩習」在臺灣畫史上的一頁.台灣美術.
  9. 王耀庭(1992).從閩習到寫生─臺灣水墨繪畫發展的一段審美認知.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10. 王耀庭(1994).臺灣水墨繪畫發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11. 周明聰(2013).清代臺灣書畫家謝琯樵無紀年書畫作品斷代.
  12. 周明聰(2009).謝琯樵的書法藝術成就及對臺灣書畫的影響.
  13. 林再復(1984).閩南人.臺北:三民書局.
  14. 林柏亭(1984).中原繪畫與台灣的關係.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5. 林柏亭(1979).清代台灣畫家林朝英.臺北:雄獅美術.
  16. 林柏亭(1971).清朝台灣繪畫之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
  17. 胡懿勳(1998).清代臺灣書畫生態與其環境因素─兼論福建與臺灣水墨繪畫的差異.
  18. 胡懿勳(1998).清代臺灣書畫生態與其環境因素─兼論福建與臺灣水墨繪畫的差異.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19. 倪再沁(2000).移民與殖民-臺灣美術環境生態鳥瞰.台中:台灣美術館.
  20. 崔詠雪(2007).傳統的延續(1736 至 1895)---臺灣水墨畫的回顧.臺灣美術.
  21. 連雅堂(2001).台灣通史(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黃鐘麟(2008).臺灣書畫界推崇的“開山祖”─八閩著名書畫家謝穎蘇.
  23. 潘襎(2017).中心的漂移台灣美術變貌.臺北:藝術家出版.
  24. 鄭工(2000).「閩習」與「閩派」之辨.美術史研究.
  25. 鄭工(2000)。「閩習」與「閩派」之辨。美術史研究
  26. 盧嘉興(1974).前清流寓台南的藝術家謝琯樵.臺北:雄獅美術.
  27. 蕭瓊瑞(2007).「閩習」與「台風」─對台灣明清書畫美學的再思考.臺北:台灣美術.
  28. 薛永年(2014).臺灣書畫史.
  29. 謝世英(2010).明清臺灣書畫的時代特色:本土取向之探討.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學.
  30. 謝忠恆(2008).謝琯樵之藝術研究.臺北:台灣藝術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2024)。險山惡水?十九世紀臺灣「內山」地區的山水式畫作及其環境思維。漢學研究,42(3),1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