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老蓮無一可移情.越水吳山染不輕-淺析陳洪綬《隱居十六觀圖》

并列篇名

Lao Lian Wu Yi Ke Yi Qing.Yue Shui Wu Shan Ran Bu Qing An Analysis of Ch'en Hung-Shou's〈Yin Ju Shi Liu Guan tu〉

作者

林如熙(Lin,Ju-Hsi)

关键词

陳洪綬 ; 隱居 ; 變形 ; 怪誕 ; 《隱居十六觀圖》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20 / 12 / 01)

页次

89 - 1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當滿清已入主江南地區,天下大局仍未平定下來,許多激進派的遺民「忠臣不事二君」,以及衍伸的「忠民不在兩片天下苟」思想,「隱居」式的生活在明末社會流行。陳洪綬《隱居十六觀圖》各有標題與典故出處,分別記錄隱者生活的十六個面向。透過創作的背景分析,題詩以及題詞的用語,可知不單是對晚明隱居生活情態的記錄,它似乎表明了陳洪綬在經歷亡國,面臨進退選擇及當代嚮往的人生典型外,同時也流露明清文人一貫博古賞玩的興趣品味。在古代找尋清奇、率真、獨抒性靈的人格及理想,雖名為追摹古人,卻凸顯出心境轉變與時局的困頓。從畫中技法的解析,包括筆法、設色、裝飾、物件與變形,怪誕風格突破束縛及審美規範。這樣的表現方式,或許是因為明代覆亡、異族統治的關係,使得歷史與個人經驗合一,因而得到胸臆紓解與風格轉換的機會。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一潮(2007)。從意象思維透析陳洪綬人物繪畫造型的寫意性。天水師範學院(藝術學報),2007(1),82-85。
  2. 王陶峰(2010)。陳洪綬的雅俗觀及其人物畫風格的形成。美與時代,2010(4),103-105。
  3. 王璜生(1996).明清中國畫大師:陳洪綬.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4. 任繼(2006)。一代畫宗狂怪老蓮。藝術市場,2006(7),44-45。
  5. 朱良志(2011)。無生法忍與陳洪綬的高古畫竟。學海,2011(4),139-140。
  6. 吳自立(2009)。陳洪綬師古“集大成”論。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報,2009(2),47-49。
  7. 吳自立(2003)。陳洪綬晚期繪畫的文化心理分析。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6),241-242。
  8. 吳敢(輯校)(1994).陳洪綬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9. 李維琨(1994).陳洪綬.台北:錦繡出版社.
  10. 汪麗玲(1987)。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11. 周麗(2010)。淺析陳洪綬僻古爭奇的人物畫風。義興民族師範學院藝術系藝術論壇,2010(12),84。
  12. 杭春曉(2007)。由“悔遲”論陳洪綬性格之柔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報,2007(9),84-87。
  13. 邵亦楊(1994)。變形的美感─陳洪綬人物畫的怪誕風格。炎黃美術,1994(4),72-77。
  14. 金松(1999)。對陳洪綬人物畫圖式的審美分析。新美術,1999(2)
  15. 金炫廷(2009).明人的鑑賞生活.台北:花木蘭出版社.
  16. 金炫廷(2009).明人的鑑賞生活.台北:花木蘭出版社.
  17. 宣大慶(1994)。陳洪綬研究的新成果《明末怪傑─陳洪綬的生涯及藝術》讀後。美術之友,1994(1),30-32。
  18. 徐森(2004)。淺析陳洪綬繪畫藝術特點及影響。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8),78-79。
  19. 秦杰(2010)。陳老蓮畫作刷新拍賣紀錄。東方收藏,2010(1),188-189。
  20. 翁萬戈(1997).陳洪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高居翰(1994).氣勢撼人─十七中國繪畫中的自然風格.台北:石頭出版社.
  22. 張傳濤(2010)。陳洪綬人物畫的裝飾性。山東大學學報,2010(4),157-158。
  23. 許文美(1996)。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4. 許麗蓉(1987)。中國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25. 陳建用(2011)。“文人逸氣”與“民間勁氣”─陳洪綬卷軸畫人物的造型特徵。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11(9),156-158。
  26. 陳偉(2004)。論陳洪綬的生平和藝術。中國美術學院學報,2004(3),90-92。
  27. 陳傅席(2003).陳洪綬.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陳傅席(1989).明末怪傑:陳洪綬的生涯及藝術.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9. 陳傳席(1993)。清原細徑‧潤潔高曠─明代大畫家陳洪綬的人物畫,下。藝術家,37,254-260。
  30. 陳傳席(1993)。清原細徑‧潤潔高曠─明代大畫家陳洪綬的人物畫,上。藝術家,36,356-373。
  31. 陳毓欣(2007)。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2. 陳穎(2010)。陳洪綬人物畫繪畫風格探析。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2010(2),78。
  33. 陳露(2011)。南陳北崔─陳洪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1(6),97。
  34. 黃湧泉(1990).陳洪綬作品集.北京:西泠印社.
  35. 萬新華(2007)。陳洪綬研究二十五年評述。大連大學學報,2007(2),101-105。
  36. 裘沙(2004).陳洪綬研究─時代、思想和插圖創作.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37. 壽洪(2007)。心靈的天問─略論明亡以後陳洪綬的雙重性格。甘肅社會科學,2007(5),104-107。
  38. 劉心如(2007)。變形、仿古與晚明繪畫的商品化。史耘,2007(6),68-77。
  39. 劉榕峻(2008)。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40. 劉蘭芝(2010)。陳洪綬對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的影響。滄桑,2010(4),222-224。
  41. 盧輔聖(編)(2008).陳洪綬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42. 薛然(2011)。談陳洪綬人物画的風格特徵。遼寧廣告職業學院科技風,2011(4),225。
  43. 謝曉霞(2010)。畫承古人、詩出生活─淺議晚明傑出畫家陳洪綬詩文的真情之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10(8),54-55。
  44. 魏華(2004)。陳洪綬與倫勃朗藝術人格比較研究。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