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鏡中遊-鏡像意涵之探討

并列篇名

Mirror. Journeys -the Investigation of Signification of Mirror Image

作者

劉名哲(Liu,Ming-Che)

关键词

鏡像 ; 幻像 ; 虛實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22 / 12 / 01)

页次

259 - 2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以篆刻藝術的本質出發,本為應証為「真實身份」為用的印信,因為科技網路的發展,非但稀釋其本質也常淪為造假工具,就如同現代個人認知的矛盾、衝突及曖昧現象,因此本文試論以映像、鏡像及幻像切入探討虛實、映射的種種意涵。「鏡子」於上古時代是貴重的照容用具,除了可以整飭服裝容貌,其明亮光潔的鏡面如同日月光輝,遂成為避邪之厭勝物。其反射的特性,被進而引申出勸誡之意,並從歷史之鑑戒轉向心性哲理之澄明。「鏡像」為鏡面上形成的虛像,並非實體物質,但比繪畫的再現更真實卻也虛幻,具有虛實相生的特性,而「實體」與「鏡像」彼此共存的關係,如同元宇宙所建構的虛擬世界,真實與虛擬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就如遊太虛幻境般,「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讓人無法分辨真實與虛幻,而沉浸游移其中而忘返。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2001).藝術大師世紀畫廊.臺北市:閣林國際圖書.
  2. (宋)李昉(1997).太平御覽.臺北市:臺灣商務.
  3. (宋)周密(1983).癸辛雜識.臺北市:臺灣商務.
  4. (宋)黎靖德(1986).朱子語類.北京市:中華書局.
  5. (宋)嚴羽(1983).滄浪詩話.臺北市:臺灣商務.
  6. (後晉)劉昫(2012).舊唐書.臺北市:世界.
  7. (晉)王弼(1957).老子道德經注.臺北市:世界.
  8. (晉)葛洪(1979).抱朴子.臺北市:臺灣商務.
  9. (清)江永(1983).周禮疑義舉要.臺北市:臺灣商務.
  10. (清)宋常星(1980).道德經講義.臺北市:三民書局.
  11. (清)彭定求(1960).全唐詩.北京市:中華書局.
  12. (漢)劉安(1979).淮南子.臺北市:臺灣商務.
  13. (漢)鄭玄(2009).周禮注疏及補正.臺北市:世界.
  14. Canonne, Xavier,陳玫妏(譯),蘇威任(譯)(2018).馬格利特‧虛假的鏡子:超現實主義大師的真實與想像.臺北市:原點.
  15. Melchior-Bonnet, S.,余淑娟(譯)(2002).鏡子.臺北市:藍鯨.
  16. Pen 編輯部,鄭衍偉(譯)(2012).就是喜歡!草間彌生.臺北市:臉譜出版.
  17. Sturken, Marita,Cartwright, Lisa,陳品秀(譯),吳莉君(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市:臉譜出版.
  18. 吳宏一(2012).老子新繹.臺北市:天宏出版.
  19. 姚周輝(2004).符咒的魔法寶盒:神秘符咒大破解.臺北市:書泉出版.
  20. 柏拉圖,徐學庸(譯注)(2009).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臺北市:台灣商務.
  21. 胡凡勳(2015).物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22.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1996).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歷代銅鏡.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23. 梅洛-龐蒂,楊大春(譯)(2007).眼與心.北京市:商務印畫館.
  24. 葉玟芳(2003)。銅鏡避邪內涵之探討。藝術論壇,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