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蕭如松風景畫風格軌跡探討

并列篇名

A discussion on the trajectory of Hsiao Ju-Sung's Landscape Paintings

作者

凌春玉(Ling, Chuen-Yuh)

关键词

蕭如松 ; 蕭如松風景畫 ; 畫因 ; 坦培拉(蛋彩畫) ; 地方性風景

期刊名称

書畫藝術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23 / 06 / 01)

页次

99 - 1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風景畫在蕭如松創作的世界裡(表1-1)是時間最早、最長、總數最多,論文中集結新增蕭如松風景畫珍貴的281件圖版,製作完成「蕭如松風景畫圖錄」。主要突顯蕭氏對竹塹地區獨特的鄉土愛、地方認同與土地的主體價值的再發現。綜合蕭氏的創作模式,就「技術表現」、「語意風格」、「效果傳達」三層次的構面,有助於會通圖資的研究,深入創作風格之探討。藉由圖像學、基本概念提出圖像的主題(傳統主題的故事及寓言)、態度,及畫因(motif)的描述與分類;提出作品的內在意義或內容有關的象徵價值,並結合美術史觀點:分別就「外在觀點」(即物質特性、材料、技巧、作者身分、年代、起源、形式、象徵、功能等)與「內在意涵」(即藝術傳記評論、心理學、心理分析學、社會學、文化史、思想史等)等多元呈現(畫面效果;視覺衝擊)的角度,進行蕭如松之風景畫創作面貌軌跡之探討。筆者依據蕭氏創作時間分成「早期階段:探索時期」、「中期階段:顛峰時期」、「晚期階段:蛻變時期」建置蕭如松繪畫之風格脈絡,對考察蕭如松風景畫具有參考價值。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謝世英(2013)。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藝術學研究,13,79-139。
    連結:
  2. (1997).蕭如松紀念畫集.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3. (1994).東之藝術 ⁄ 家鄉風情—蕭如松作品欣賞.臺中市:東之畫廊.
  4. 蕭如松手札〈造型基本〉。
  5. (2004).臺灣美術全集・24 蕭如松.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6. 〈扶輪獎畫展今天起舉行〉,《聯合報》7 版「新藝」,1965-2-20。
  7. (2012).靜聽松風‧蕭如松九十冥誕紀念畫集.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8. (1993).蕭如松藝術展.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
  9. 蕭如松手札〈色彩學〉。
  10. (2011).靜謐‧清澄‧蕭如松.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1. (2009).臺灣水彩經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2. 《広辭苑》https://sakura-paris.org/dict,2021 年 7 月 21 日瀏覽。
  13. 漢語網,https://www.chinesewords.org/dict/106352-612.html,2021 年 7 月21 日瀏覽。
  14. (1956).第 10 屆青雲畫展圖錄.臺北市:青雲美術會.
  15. 〈竹東懷舊篇〉,2021 年 5 月 5 日 22:20 梁文樑發布。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06222676226303/permalink/1821766694671889/,2021 年 9 月 30 日瀏覽。
  16. 蕭如松手札〈美術教學資料〉。
  17. (2012)。靜聽松風‧蕭如松九十冥誕紀念展研討會論文集,新竹縣:
  18. (1989).東之藝術 ⁄ 窗邊風情—蕭如松畫集('89).臺北市:東之畫廊.
  19. 新典藝術中心,http://www.serendipityart.com.tw/arts/main_1.php?Cat_Id=24,2021 年 3 月 12 日瀏覽。
  20. 《靜謐之聲》「蕭如松先生逝世十週年展」紀念光碟,新竹市:智邦藝術基金會,2002。
  21. (1988).蕭如松畫集.臺北市:阿波羅畫廊.
  22. (1979).宮崎縣文化年艦.日本:宮崎縣藝術文化園體連合會.
  23. (2005).門裡門外—蕭如松的心靈交響曲.臺中市: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24. (1999).如沐松風—蕭如松紀念畫輯.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25. Deleuze, G.,Lester, Mark(trans.),Stivale, Charles(trans.).The Logic of Sense.N. 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6. 大江健三郎(口述),尾崎真理子(採訪整理),許金龍(譯)(2008).作家自語.遠流出版.
  27. 大西克禮,王向遠(譯)(2019).日本美學 3:侘寂-素朴日常.不二家出版.
  28. 王淑津(2009).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臺北市:雄獅美術.
  29. 王淑津(1997)。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30. 王淑津(整理)(1996)。王淑津整理,〈許武勇訪問稿〉,1996.12.27。
  31. 王麗雁,《臺灣學校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概述》,臺灣藝術教育網。https://ed.arte.gov.tw/uploadfile/Book/2167_06.%E8%A6%96%E8%A6%BA%E8%97%9D%E8%A1%93%E6%95%99%E8%82%B2%E7%AF%87P105-P162.pdf,2017 年 7 月 17 日瀏覽。
  32. 朱平(2008)。水色交融、粉彩繽紛-淺析水粉畫的水和白色。藝術教育,2008(12),114。
  33. 艾德華‧薩依德, Edward W.,彭淮棟(譯)(2010).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臺北市:麥田.
  34. 吳可(1991).藏海詩話.藝術中國網.
  35. 李仲生,〈十九屆台陽美展觀感〉,《聯合報》6 版聯合副刊˙藝文天地「藝苑風光」,1956 -8-19。
  36. 李仲生,〈日本現代畫家水彩畫展觀後〉,《聯合報》第 6 版,聯合副刊˙藝文天地,1955-03-07。
  37. 林育淳(1991)。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史研所中國藝術史組。
  38. 林育淳(2012)。變異的力量-論蕭如松作品的獨特性與時代性。靜聽松風-蕭如松 90 冥誕紀念展研討會論文集
  39. 施翠峰,〈評第七屆台陽美展〉,《聯合報》3 版,聯合副刊˙藝文天地「藝苑風光」,1954-7-30。
  40. 范明煥(2003).歷史、地理與族群竹東地區舊地名之研究.
  41. 凌春玉(2012).蕭如松美術教育寶典‧造型原理.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42. 凌春玉(2012).蕭如松美術教育寶典‧色彩學.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43. 凌春玉(2012).蕭如松美術教育寶典‧教學原理.新竹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44. 凌春玉(2022)。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系。
  45. 凌春玉(整理)(1981)。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1 年 5 月 26 日。
  46. 凌春玉(整理)(1982)。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2 年 7 月 30 日。
  47. 凌春玉(整理)(1982)。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2 年 1 月 27 日。
  48. 凌春玉(整理)(1981)。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1 年 10 月 13 日。
  49. 凌春玉(整理)(1979)。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79 年 12 月 5 日。
  50. 凌春玉(整理)(1997)。凌春玉整理,〈蕭如松田野調查口述稿〉,編號 No.17-1997.12.17-臺北-吳隆榮校長。
  51. 凌春玉(整理)(1992)。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92 年 3 月 9 日。
  52. 凌春玉(整理)(2021)。凌春玉整理,〈蕭如松田野調查口述稿〉,編號 No.31-2021.1.21-新竹-司徒錦鷹。
  53. 凌春玉(整理)(1980)。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0 年 1 月 24 日。
  54. 凌春玉(整理)(1981)。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1 年 6 月 2 日。
  55. 凌春玉(整理)(1982)。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2 年 9 月 8 日。
  56. 凌春玉(整理)(1980)。凌春玉整理,〈蕭如松致鄞廷憲信札〉,1980 年 11 月 30 日。
  57. 貢布里希,林夕(譯),李本正(譯),范景中(譯)(2002).藝術與錯覺.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58. 國美館,〈臺灣美術知識庫〉,臺灣美展大事年表。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TW/Literature /liChronology. aspx,2021 年 5 月 16 日瀏覽。
  59. 莫建秀(2007)。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60. 麥如,〈台陽美展觀後(西畫部)〉,聯合報 06 版,聯合副刊˙藝文天地,1955-08-19。
  61. 傅雷(2003).傅雷美術講堂.臺北市:三言社.
  62. 博山(1979)。青雲畫展第三十二屆展出。雄獅美術,102,129-133。
  63. 黃冬富,〈台灣最早的美術師資養成教育―台中師範美術師範科〉,《教育彩錄 137》,臺北市:臺灣藝術教育網,2004。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572_1370890096.pdf,2021 年 7 月 17 日瀏覽。
  64. 黃朝湖(1965).為中國現代畫壇辯護.臺北市:文星書局.
  65. 臺灣總督府,《初等圖画―第一學年用》,1935.02.28 第一版。
  66. 臺灣總督府,《第五回府展圖錄》,臺北市:臺灣總督府,1943。
  67. 劉達治。劉達治,〈解讀蕭如松繪畫創作思源〉,收錄《詩情畫意》,頁 175。
  68. 潘庭松(整理)(1993)。潘庭松整理,〈蕭如松先生口述稿〉,《蕭如松藝術展畫冊》,臺北市:臺北立美術館,1993,頁 8-9。
  69. 潘朝森(2002).詩情畫義.臺中市:潘朝森畫室.
  70. 蔡勝全(2010)。野獸派色彩對臺灣前輩畫家的用色影響。藝術論壇,8,33。
  71. 蕭瓊瑞(1991).臺灣美術史研究論文.臺中市:伯亞.
  72. 蕭瓊瑞(1990)。中國水墨的台灣經驗-試析戰後台灣水墨繪畫發展大勢。炎黃藝術,11,9-20。
  73. 蕭瓊瑞(2002)。臺灣水彩一世紀-水彩創作的成就與困境。臺灣美術,2002(7),4-19。
  74. 蕭瓊瑞(1993)。現代繪畫運動期間的「省展」風格 (1959~1970) (下)。臺灣美術,5(4)
  75. 蕭瓊瑞(1993)。現代繪畫運動期間的「省展」風格 (1959~1970) (上)。臺灣美術,5(3),27。
  76. 蕭瓊瑞(1990)。「五月」「東方」兩畫會之研究。炎黃藝術,11,9-20。
  77. 賴傳鑑(1977)。看三十屆青雲展。雄獅美術,78,133。
  78. 顏娟英(編)(1998).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市:雄獅圖書.
  79. 顏娟英(譯)(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圖書.
  80. 魏志菁(2003)。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