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氣」對茶葉的作用之初步探討

并列篇名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 that "Qi" May Impose on Tea Leaves

DOI

10.6665/JLYIT.2010.9.109

作者

楊金倉(Jin-Cang Yang);趙唯凱(Wei-Kai Chao)

关键词

氣 ; 氣場 ; 茶葉 ; 感官品評 ; 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 ; Qi ; tea leaves ; sensory evaluation ;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期刊名称

蘭陽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0 / 06 / 01)

页次

109 - 1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探討「外氣」對於「茶葉」的作用及影響,嘗試作部分特性的分析。透過道家的資深研究者,讓「氣」進入「茶葉」內,經由感官品評與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之測量實驗,以瞭解茶葉是否產生質的變化。感官品評實驗結果,證實此種變化的確存在並且是可以長期持續的,「外氣」可依循一些特定的模式來改善茶葉的缺點,提升其品質。這些變化,也在光譜實驗的結果中顯現出來。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and influences that ”external Qi” may apply on tea leaves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some of the traits. ”Qi” is induced into tea leaves through senior Taoism practitioner, and qualitative change inside the tea leaves is examined with sensory evaluation and measured with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 has proved the sustainable existence of such effects, by which ”external Qi” can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 leaves by following certain patter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生物農學 > 生物農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Chen, K. G.(1996).The science of acupuncture-theory and practice III. Apply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to EDST medicine testing.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15(3),64-66.
  2. Chen, K. G.(1996).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eridians.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15(3),58-63.
  3. 王唯工(2002)。氣的樂章:氣與經絡的科學解釋,中醫與人體的和諧之舞。大塊文化。
  4. 吳聲舜、陳國任、莊瓊昌(1995)。水質對茶湯水色之影響。台灣茶葉研究彙報,14
  5. 李升平、楊增家、陸祖蔭、嚴新(1988)。氣功外氣對溴一正已烷體系發生取代反應的觀測。自然雜誌,11,653。
  6. 李浤綸、陳國鎮(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7. 李嗣涔(1989)。以刺激法導引氣感之產生。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64,117-125。
  8. 李嗣涔(1998)。手指識字(第三眼)之機制與相關生理檢測。中國人體科學,8(3)
  9. 李嗣涔(1990)。氣功態及氣功外氣之紅外線頻譜。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49,97-108。
  10. 李嗣涔(1997)。氣功與人體潛能研究的歷史回顧。科學月刊
  11. 李嗣涔、孫儲林、沈今川、侯今日(1999)。意識控制花生起死回生之研究。中國人體科學,9(2),52-54。
  12. 李嗣涔、張揚全(1991)。由腦α波所定義的兩種氣功態。中醫藥雜誌,2(1),30-46。
  13. 李嗣涔、鄭美玲(1999)。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沈今川、孫儲林(1998)。深層意識定向調控植物生長的實驗與思考。中國人體科學,8(2),51。
  15. 林獻堂、董時叡、王俊雄(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16. 段重高、王莉、李宏偉(1997)。氣功外氣對大鼠腦微循環障礙的影響。東方氣功,5
  17. 張榮森(2007)。光學脈診感測整合系統 (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25(5),587-600。
  18. 張榮森、陳建宇、林慶煌、劉宇傑、郭正典(2003)。疊紋技術應用於全域諸穴道點之震動量測。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27-35。
  19. 梅磊(1988)。大腦為什麼如此美麗?。人體特異功能研究,4
  20. 陳立信、鄔宏潘(199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21. 陳國任(1985)。茶葉品質評審技術之研究。臺灣農業,21(4)
  22. 陳國鎮(2002)。水能儲存和傳遞環境的信息。佛光人文社會學刊,2,271+273-282。
  23. 陳清泉、尤新輝、程竹青(1997)。水質、pH及金屬離子對烏龍茶茶湯色澤及多元酚含量之影響。食品科學,24(3)
  24. 陳淑莉、區少梅(1998)。包種茶香氣之描述分析。食品科學,25(6),700-713。
  25. 陸祖蔭(1997)。氣功師的外氣中有中子嗎?。東方氣功,5
  26. 廖文如、楊盛勳(1994)。茶葉官能品評能力與個人特質之相關研究。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3,153-162。
  27. 顏學誠(2004)。茶葉、商品與身體感。「階序與權力」學術研討會
  28. 嚴新、李升平、陸祖蔭(1988)。氣功外氣對合成氣體系的作用。自然雜誌,1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