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宗教訴求或社會剝奪?-以台灣慈濟功德會為例

DOI

10.6665/JLYIT.2010.9.119

作者

姚玉霜

关键词

宗教訴求 ; 社會階級 ; 剝奪論 ; 佛教教派化 ; Religious Appeal ; social class ; Deprivation Theory ; sectarianism

期刊名称

蘭陽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0 / 06 / 01)

页次

119 - 1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到目前為止,當學界討論「宗教信仰的改變」(conversion)的問題時,常引用「剝奪論」(Deprivation Theory)的看法。一般在宗教剝奪論研究裡,經常是藉由對信徒的社會背景等的分析討論:信徒對同儕壓力與生活的不安全感、缺乏自我肯定與心靈充實的需要或是神聖性的追尋是造成信奉一教團的原因,所以,改教被認為是對現有社會組織結構厭惡或封建價值不公的反映與表現,與意圖擺脫貧窮和求生存;不過,這樣機械性的說法卻無法解釋:大量中產階級的改教行為與某些教團是由社會優勢團份子所組成的;故此,「宗教訴求」(Religious Appeal)成為補足剝奪論不足之處,本文不但是研究信徒對教團教義本質的積極感受與了解;也分析宗教教團所「提供」或「供應」的誘因,解釋影響大型改教的真正原因。研究發現:藉由宗教參與以提高社會責任與回歸傳統價值,族群認同與新社會階層形成影響信徒的宗教訴求,因此信徒選擇參加與本身同質性的宗教團體,也成為他們效忠教團的有力助因,所以,在招生策略中,宗教教團刻意配合特定社會族群的需求。此主觀經驗的研究方法,不但避免學術研究中慣設立場問題-宗教興起與社會改造間的關聯性,更可詳盡地闡釋,由「剝奪論」的觀點如何發展到「教派化」理論。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生物農學 > 生物農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訪談記錄24號。
  2. 訪談記錄32號。
  3. 訪談記錄1號。
  4. 訪談記錄28號。
  5. 訪談記錄3號。
  6. 訪談記錄25號。
  7. 訪談記錄29號。
  8. 訪談記錄19號。
  9. 訪談記錄22號。
  10. 訪談記錄13號。
  11. 訪談記錄4號。
  12. 訪談記錄26號。
  13. 訪談記錄31號。
  14. 訪談記錄2號。
  15. 訪談記錄5號。
  16. Jordan, David,Overmyer, D.(1986).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Taiwan:Caves.
  17. Ting, Jen-chieh(1997).USA,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8. Wilson, Bryan,Dobbelaere, K.﹐(1994).A Time to Chant, the Soka Gakkai Buddhists in Britain.Oxford:Clarendon Press.
  19. 林本炫(1996)。宗教運動的社會礎─以佛教慈濟功德會為例。Buddhism in Taiwan
  20. 盧蕙馨(1996)。性別、家庭與佛教─以上慈濟功德會為例。『台灣宗教與21世紀』會議,台北市:
  21. 瞿海源(1994)。,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