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六堆鄉賢書法名家論述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Sages' Calligraphy in Lio-Due Area

DOI

10.7067/JMHIT.200709.0285

作者

黎鴻彥(Hung-Yen Li);曾純純(Chun-Chun Cheng)

关键词

六堆 ; 鄉賢 ; 書法 ; 文化 ; 名家 ; sages ; Lio-Due ; calligraphy ; culture ; maestro

期刊名称

美和技術學院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2期(2007 / 09 / 01)

页次

285 - 3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屏東平原是一個擁有多元族群的地方,原住民、漢人、新住民等諸多族群,在此相互消長或融匯,營造了多元文化的豐富相。兩百年間,政治、社會與經濟等各方面,均有極大的改變及進步,而文學藝術的發展,更是與時俱進。客家人聚居的六堆地區,在不同族群的文化與各式藝術的多元發展與彼此互動,奠定藝文發展的基礎。 在六堆地區,相對於文學的深耕拓展,書法發展則顯得十分沉寂。真正從事書法創作的人少之又少,卻不乏一些名家,在六堆鄉賢裡,黃丁郎擅長隸書,刊行《隸體字帖》。林清泉以行草寫作新詩,曾獲日本及中國大陸書法大獎。其次六堆知名的舊士紳,亦留傳諸多書法名作,如鍾幹郎、溫慕春、鍾壬壽、李玉麟等人。再其次鄉土文獻或各姓氏族譜則收錄了名人的親書序跋,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收藏價值。此外,在六堆的民宅或廟宇施工時,常聘請赫赫有名之才士代為撰寫,亦不乏有書法佳作出現。然而,時至今日高、屏兩縣仍以閩南移民佔絕大多數,客家籍書法家以單打獨鬥者居多;加以當地書法史料記載的貧乏,凡此種種,均增加六堆書法發展史撰寫上的困難。 本研究即以六堆地區為調查範圍,採田野調查、深度訪談、內容分析等研究法,廣泛蒐集客籍書法名家、知名鄉紳與文人墨客的雅趣小品,及各民宅廟宇的楹聯,兼及口述資料、手稿及照片等,以此為文本展開研究,探究六堆地區書法發展的源起、承脈、影響及其成就,分清朝、日治時期及民國至今三期論述之。

英文摘要

Pingtung Plain is a place with multi-tribe peoples. However, the multi-tribe peopl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or ages; it makes Pingtung Plain full of multi-culture and creates a colorful atmosphere. For a long time, artistic activities have made Lio-Due develop its own culture, and it can be traced from its historical context. Therefore, it is worth exploring Lio-Due fro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pects. In Lio-Due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seems to be slow comparing to other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Lio-Due area, there are only some people focusing on calligraphy creation, but there are several maestros in calligraphy. Some of them got big prizes in Japanese and Taiwanese Calligraphy Competition. Those sages' works were not published or preserved in the book of family tree and those works became great materials studied by new generations. In fact, we could find some sages' great works when some temples or houses were in construction or renovation because some famous sages were invited to give their handwrit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Lio-Due area, and the researchers took some research methods, like field survey, oral descrip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tries to find out the customs, culture, and social value from the sages' calligraphy, the couplet or distich from temples or houses in Lio-Due are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清周元文(1993)。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 清季麒光(1965)。台灣文獻叢刊:台灣輿地彙鈔。台北:台灣銀行。
  3. 清林謙光(1985)。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
  4. 清郁永河(1959)。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 清高拱乾(1993)。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6. 王學仲(2006)。中國書法的基礎理論與技法。台北:新世界出版社。
  7. 古福祥纂修(1954)。屏東縣志。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8. 古福祥、李世昌(1961)。屏東縣志稿。屏東:屏東縣文獻委員會。
  9. 台灣省文獻會(1994)。屏東縣鄉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10.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6)。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北:新文豐。
  11. 石萬壽(1986)。乾隆以前台灣南部客家人之墾殖。台灣文獻,37(4),69-90。
  12. 伊能嘉矩(1985)。台灣文化誌。南投:省文獻會。
  13. 伊能嘉矩編(1919)。增補大日本地名辭書:第三篇‧台灣。日本東京:富山房。
  14. 李汝和(1972)。台灣文教史略。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5. 李明恭(1998)。家譜、回憶錄
  16. 李明恭編著(2001)。竹田鄉史誌。李明恭。
  17. 李蕭錕(2007)。書法與生活。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周璽(1993)。彰化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 光緒乙亥恩科舉人邱鵬雲公硃卷影印本
  20. 屏東巿公所(2002)。屏東巿采風錄。屏東:屏東巿公所。
  21.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7)。屏東縣美術家百人聯展專輯。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2.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3)。屏東縣美術家聯展。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3.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7)。屏東縣中國書法學會專輯。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4.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5)。全國書法名家暨淡溪會員書法作品專輯。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5.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5)。屏東縣美術發展史。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6. 屏東縣文化中心(1997)。屏東縣美術家聯展。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27. 徐正光編(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台北:
  28. 高雄縣文化中心(1997)。高雄縣鄉土之美特展專輯。高雄:高雄縣文化中心。
  29. 陳仲柏(1998)。清康熙時期台灣南部客家組織:「六堆形成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刊,7,34-61。
  30. 麥鳳秋(1988)。台北,文化大學。
  31. 麥鳳秋(1996)。四十年來台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之五(書法部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
  32. 麥鳳秋(1999)。日治時期台灣出版的書家墨蹟資料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33. 曾純純(2005)。書寫客家生命:六堆鄉賢回憶錄。台北:行政院客委會。
  34. 曾彩金總編纂(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屏東: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35. 馮永華(1998)。彰化縣美術發展研究書法篇。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36. 馮永華(1981)。台灣書畫源流:新莊市。文化新莊季刊,3
  37. 黃丁郎(1980)。歲寒松柏
  38. 黃丁郎(1936)。隸體字帖。屏東:內埔印刷局。
  39. 黃丁郎(1978)。律·絕詩平仄配音捷徑及對聯作法。台南:大夏。
  40. 劉盛興(1997)。六堆客家鄉土人物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41. 蔡崇名(1982)。書法及其教學之研究。台北:華正書局。
  42. 賴逸白(1999)。賴逸白書法輯。屏東:賴逸白。
  43.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出版社。
  44. 蘇義峰(2001)。屏東城鄉生活百科:屏東巿走透透。屏東:屏縣阿猴城城鄉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