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牡丹社事件中的郭占鰲及其民間傳說之探究

并列篇名

Guo Zhanao in Peony Society Event and the Folklore

DOI

10.7067/JMHIT.201003.0121

作者

蔡明坤(Ming-Kun Tsai);王淑慧(Shu-Hui Wang)

关键词

牡丹社事件 ; 郭占鰲 ; 傳說 ; Peony society event ; Guo Zhanao ; Legend

期刊名称

美和技術學院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9卷1期(2010 / 03 / 01)

页次

121 - 1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發生,日軍侵台。當時身在枋寮,扮演事前偵測、事後奉令召集番社撫綏之人物-武官郭占鰲,緣於他的位階小,不受重視,再加上史料有限,因此一向被忽略,然爲何郭占鰲卻在台灣後堆民問出現較多的傳說? 本文即以郭占鰲爲議題,蒐集清廷官方檔案、日軍征戰記錄、近人論述與相關傳說等,比對分析,研究郭占鰲的軍職、牡丹社事件時的郭占鰲及其軼事傳說等面向,得出結論: 1、有關傳說以爲郭占鰲爲同治13年日軍侵台時的南部司令,究其實是枋寮汛千總。 2、郭占鰲是身在第一線,最接近敵營的清朝武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亦與之前來台暗訪的日人建立起交情。往後數次往返日人軍營探查情報,安穩民心,加入台灣南路開山撫番等事宜,扮演起當時不可或缺的角色。 3、郭占鰲爲後堆內埔美和村人士,亦是清末後堆少見的武官,在牡丹社事件中,與日人、原住民皆有接觸。他的事蹟經由後人附會渲染,衍生出後堆地區的郭占鰲傳說。其傳說分爲救助日人、解除美和村被燒村的危機、智取生番、蛇精元神、後代衰微五類。綜觀民問傳說中郭占鰲的英雄特徵,使其不再只是事件中聽命行事的武官,而是以更清楚鮮明的形象呈現,凸顯郭占鰲雖是小人物卻不平凡之特性。

英文摘要

Peony society events occurred in the 13th year of Tongzhi period (1874). Japanese forces invaded Taiwan. Guo Zhanao, as military officer, was in fang Laos at that time. He is merely a petty official, and not so many documents found about his contribution, so he is not placed in an important role. But, why he became a legend? After researched on the official documentation, war records, dictations from later generation and related folklor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 1. The folklore wrongly recorded Guo Zhanao as commander of the southern area in the 13th year of Tongzhi period. Actually the commander is Xun Qianzong. 2. Guo Zhanao was in the frontline battlefield. H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llection of enemy's situation or movement. 3. Guo Zhanao was origin Meiho village in Neipu where the military officer is rare. In Peony society event, he had lots of contact with Japanese and aborigines. His brave acts and spirit of saving the nation were spread out by the later generation of that are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在正(1993)。牡丹社事件所引起之中日交涉及其善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下),29-59。
    連結:
  2. 趙景深(1928)。民間故事研究。上海:復旦書店。
  3. 尹士俍纂修(2005)。台灣志略。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 王元樨(1997)。甲戌公牘鈔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5. 王啟宗。牡丹事件調查研究及中日雙方有關史料蒐集工作。屏東:屏東縣政府。
  6. 王瑛曾(1993)。重修鳳山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7. 王學新翻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2003)。風港營所雜記─牡丹社事件史料專題翻譯(一)。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8. 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4)。台灣史料集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3)。台灣通志(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0.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7)。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1.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4)。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2.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1994)。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三)。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3. 伊能嘉矩、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1985)。台灣文化誌。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4. 艾德華‧豪士、陳政三譯(2008)。征臺紀事 牡丹社事件始末。台北:台灣書房。
  15. 佚名(1997)。臺灣兵備手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6. 李丕煜主修(2005)。鳳山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7. 沈葆楨(1997)。福建臺灣奏摺。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8. 沈葆楨(1998)。沈文肅公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 林子候(1976)。牡丹社之役及其影響─同治十三年日軍侵臺始末─。臺灣文獻,27(3),33-58。
  20. 林呈蓉(2003)。樺山資紀「日記」與水野遵「台灣征蕃記」的史料價值與意義。台灣史料研究,20,156-177。
  21. 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台北:博揚文化。
  22. 林呈蓉(2003)。1874年日本的「征台之役」:以從軍記錄為中心。台灣風物,53,23-49。
  23. 林修澈(2003)。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 牡丹社事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4. 施琅(1995)。靖海紀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5. 徐富興編(1977)。徐家近代史考。徐富興。
  26. 高加馨(1998)。從Sinvaujan看牡丹社事件。史學,24,50-85。
  27. 高拱乾(1993)。臺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8. 高致華(2006)。鄭成功信仰。安徽:黃山書社。
  29. 許雪姬(1987)。清代臺灣的綠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0. 許雪姬、劉淑芬、方惠芳(1985)。清代鳳山縣的研究(一六八四─一八九五)。高雄文獻,20(21),1-154。
  31. 郭廷以(2000)。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
  32. 陳如君(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
  33. 陳守亭(1986)。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治臺政績考。台北:正中。
  34. 陳國瑛(1993)。臺灣采訪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35. 陳梅卿總編纂(2000)。牡丹鄉志。屏東:屏東縣牡丹鄉公所。
  36. 陳麗娜(2006)。屏東後堆客家民間故事。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37. 曾純純(2003)。美和村民寫歷史。屏東: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
  38. 黃有興(1982)。日酋樺山資紀與日本侵台─樺山出任首任台灣總督之背景。臺灣文獻,33(2),129-154。
  39. 黃德峰譯、王學新譯(2005)。處番提要─牡丹社事件史料專題翻譯(二)。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0. 楊南郡譯註(2002)。台灣百年火花 清末日初台灣探險踏察實錄。台北:玉山社。
  41. 落合泰藏、賴麟徵譯(1995)。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 上。台灣史料研究,5,85-110。
  42. 落合泰藏、賴麟徵譯(1995)。明治七年牡丹社事件醫誌 下。台灣史料研究,6,107-129。
  43. 劉正一(1997)。郭占鰲事略。六堆雜誌,62,55-57。
  44. 劉良璧(1993)。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5. 劉枝萬(1957)。清代台灣方志職官表特輯。臺灣文獻,8(3、4),1-178。
  46. 蔡學海(1973)。李鴻章與中日臺灣番社事件交涉。臺灣文獻,24(2),14-29。
  47. 盧德嘉(1997)。鳳山縣采訪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8. 戴寶村(1993)。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台北:自立晚報社。
  49.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常青。
  50. 藍鼎元(1997)。東征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51. 羅大春(1997)。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52. 藤井志津枝(1992)。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台灣事件。台北:金禾。
  53. 藤崎濟之助、全國日本經濟學會譯(2003)。臺灣史與樺山大將 日本侵臺始末(上卷)。台北:海峽學術。
  54. 藤崎濟之助、林呈蓉譯註(2004)。樺山資紀蘇澳行。台北:玉山社。
  55.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蔡明坤、王淑慧(2018)。從恆春地區禦番傳說語諺語探究族群關係與歷史。美和學報,37(1),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