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劉邦集團的興起與滅秦成功的原因

并列篇名

The Rise of the Liu Bang and the Reason of Overthrowing the Ch'in Empire

DOI

10.7042/JYDXTSXB.200412.0157

作者

詹士模(Shyh-Mo Jan)

关键词

劉邦集團 ; 興起 ; 滅秦成功原因 ; Liu Bang gang ; Rise ; reasons of overthrowing Ch'in Empire

期刊名称

嘉義大學通識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期(2004 / 12 / 01)

页次

157 - 1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九月,劉邦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協助下,在泗水郡的沛縣(江蘇沛縣)反秦起事,佔領了沛縣城。十月,劉邦集團向外發展,佔領今江蘇北部及山東南部一些地方。秦二世二年(西元前208年)六月,劉邦在薛縣(山東滕縣東南)投靠項梁,項梁撥給劉邦五千軍隊,劉邦集團的軍事力量頓時增加不少。 劉邦集團滅秦成功的原因有三點: 一、 項羽殲滅秦軍主力,為劉邦的滅秦創造有力的條件。 二、 蕭何、酈食其、張良的出謀定策,排除劉邦入關的障礙。 三、 劉邦的入關策略運用成功。

英文摘要

With the support of Shiau Hou, Chiao Shan, and Foun Kuay, Liu Bang rose to revolt Ch'in Empire in September of the first year of Ch'in Emperor the second (209 B.C.) and occupied Pei-Shen City soon. In October, Lin Bang's troops began to expand its power to occupy the north of Chian Sue Province and several places in the south of Shan-Don Province. In June of the second year of Ch'in Emperor the second (208 B.C.), Lin Bang submitted to Shiang Liang, and Shiang Liang allotted five thousand warriors to him. The military power of Lin Bang's troops increased immediately. The reasons that Lin Bang's troops could overthrow Ch'in Empire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at Shiang Yu exterminated the main troop of the Ch'in army paved a great venue of Lin Bang's success in revolt. 2. Shiao Hou, Li Shi-Chi, and Chang Liang's strategies effectively help Liu Bang's troops invade the capital the Ch'in Empire. 3. Liu Bang's strategies were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76)。中國歷代戰爭史。台北:黎明公司。
  2. (1976)。中國歷代戰爭史。台北:黎明公司。
  3.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編(1986)。中國軍事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4. 卜憲群(1995)。秦制、楚制與漢制。中國史研究,1
  5. 王子今(1998)。劉項屠城史事辨正。淮陰師範學院學報,4
  6. 王堯(1987)。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新考。貴州社會科學,12
  7. 冬守琴。劉邦性格與其功業的關係。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23(1)
  8. 司馬光(1988)。資治通鑑。台北:天工書局。
  9.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0. 田昌五(1965)。論秦末農民起義的歷史根源和社會後果。歷史研究,4
  11. 田餘慶(1989)。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究。歷史研究,2
  12. 白壽彝總主編(1995)。中國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安作璋主編(1993)。山東通史·秦漢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4. 安作璋、孟祥才(1988)。劉邦評傳。濟南:齊魯書社。
  15. 朱大盷主編(1990)。中國農民戰爭史(秦漢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6. 朱紹侯(1958)。關於秦末三十萬戍守北邊國防軍的下落問題。史學月刊,4
  17. 林劍鳴(1992)。秦史。台北:五南出版社。
  18. 林劍鳴(1992)。新編秦漢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9. 武國卿、慕中岳(1992)。中國戰爭史。金城出版社。
  20. 芮和蒸、王壽南撰(1988)。政治史:漢高祖完成帝業的分析研究。台北:漢苑出版社。
  21. 姜蘊剛(1979)。中國古代社會史。台北:華世出版社。
  22. 姚秀彥(1994)。霸王情深項羽。臺北:久大文化公司。
  23. 姚秀彥(1981)。秦漢史。台北:里仁書局。
  24. 姚偉鈞、陳業新(2000)。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台北:旭昇公司。
  25. 施丁(1994)。漢書新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26. 韋天富(1996)。論劉邦成功的七個因素。廣西大學學報,5
  27. 夏子賢(1994)。略論秦王朝的覆滅。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2
  28. 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9. 荀悅、張烈點校(2002)。兩漢紀: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30. 馬怡、唐宗瑜編(1992)。秦漢賦役資料輯錄。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31. 馬非百(1986)。秦集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
  32. 高敏(2002)。秦漢史論稿。台北:五南出版社。
  33. 高敏(1998)。秦漢史探討。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34. 陜西歷史博物館(1986)。陜西考古重大發現。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35. 崔向東(1996)。論劉邦項羽的性格及對成敗的影響。錦州師範學院學報,1
  36. 張大可(1992)。史記全本新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37. 張大可、徐日輝(2002)。張良蕭何韓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8. 張廷超(1996)。論劉邦傑出的軍事指揮藝術。徐州師範學院學報,2
  39. 張傳璽(1958)。關於章邯軍與王離軍的關係問題。史學月刊,11
  40. 張傳璽(1985)。秦漢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1. 張傳璽(1954)。項羽論評。文史哲,10
  42. 張傳璽編(1982)。戰國秦漢史論文索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3.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44. 趙文潤(1982)。重評劉邦、項羽的成敗原因及是非功過。人文雜誌,6
  45. 翦伯贊(1983)。秦漢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6. 瀧川龜太郎(1977)。史記會注考證。台北:中新書局。
  47. 蘇貴慶(2000)。論劉邦。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