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赤壁之戰

并列篇名

Chr Bi War

DOI

10.7042/JYDXTSXB.200912.0115

作者

詹士模(Shyh-Mo Jan)

关键词

孫劉聯盟 ; 荊州 ; 赤壁 ; 火攻 ; Sun-Liu Alliance ; Jing Jou ; Chr Bi ; Fire attack

期刊名称

嘉義大學通識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9 / 12 / 01)

页次

115 - 14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孫劉聯盟指的是漢末孫權集團與劉備集團之間的聯盟,它形成於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二○八年),赤壁之戰的前夕。荊州是孫權、劉備、曹操三個集團必爭之地,孫權想奪取荊州作為西防要地,劉備想把荊州作為將來爭奪天下的基地,曹操把荊州作為兼併江東的跳板。曹操奪佔荊州,促成勢力較弱的孫權、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抵抗勢力較強的曹操。 赤壁之戰包括四次戰役:赤壁遭遇戰、烏林火攻戰、華容追擊戰與江陵包圍戰。赤壁之戰的結果,曹操失敗,但仍佔荊州北部;孫權佔領荊州中部;劉備佔領荊州南部,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基礎。

英文摘要

”Sun-Liu Alliance” was the strategic alliance bwtween Sun Ch'uan and Liu Pei formed in Han Shian Ti 13th year (208 A. D.), before the Chr Bi War. Jing Jou was a strategic place over which the Sun Ch'uan intended to use it as a fortress against enemies from west. Liu Pei wanted to build it as the base for fulfilling his ambition as the Emperor. Ts'ao Ts'ao planned to take it as the bvridgehead for coquering Jiang Dung. Eventually Ts'ao Ts'ao got Jing Jou. This resulted in the two weaker groups, Sun Ch'uan and Liu Pei, to form an alliance to fight against the more powerful Ts'ao Ts'ao. Chr Bi War included four campaigns: happen campaign at Chr Bi, fire attack campaign at Wu Ling, pursue and attack campaign at Hua Rong, surround campaign at Jiang Ling. The result of Chr Bi War , Ts'ao Ts'ao was defeated, but he still occupied the northland of Jing Jou. Sun Ch'uan occupied the centralland of Jing Jou. Liu Pei occupied the southland of Jing Jou. Chr Bi War settled the foundation and putted in shape of Three Kingdo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95)。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
  2. (1994)。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3. (1986)。中國軍事史,第二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4. (1982)。資治通鑑。台北:西南書局。
  5. (1975)。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 方北辰(1991)。劉備新傳。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
  7. 王大良(1984)。孫劉聯盟的歷史考察和評價。南充師院學報,4
  8. 王仲犖(1979)。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 王延武(1996)。淺析孫吳立國與奪取江陵之關係。中南民族學院學報,4
  10. 田餘慶(1989)。《隆中對》再認識。歷史研究,5
  11. 朱紹侯(1991)。吳蜀荊州之爭與三國鼎立的形成。史學月刊,1
  12. 余大吉、軍事科學院主編(1998)。中國軍事通史:三國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3. 呂思勉(1969)。秦漢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4. 呂思勉(1984)。三國史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15. 李佃原(1986)。「結好孫權」策略的利弊。成都大學學報,3
  16. 武國卿(1992)。中國戰爭史。北京:金城出版社。
  17. 施丁(1981)。論赤壁之戰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6
  18. 徐亮之(1975)。张良與諸葛亮。台北:華世出版社。
  19. 徐富昌(1994)。諸葛亮─忠貞與智慧的典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0. 祝秀俠(1979)。三國人物新論。台北:中外圖書出版社。
  21. 祝秀俠(1979)。三國人物新論。台北:中外圖書出版社。
  22. 張大可(1994)。三國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3. 張大可(1994)。三國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4. 張大可(1994)。三國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5. 張大可(1994)。三國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6. 張大可主編、譚良嘯主編(1993)。三國人物評傳。台北:水牛出版社。
  27. 張兆凱(1992)。論吳蜀荊州之爭。求索,5
  28. 張作耀(2004)。曹操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9. 張亞新(1996)。曹操大傳。台北:賀喜文化出版社。
  30. 張桂修(1986)。赤壁古戰場與華容道。地理知識,5
  31. 陳橋驛主譯(1995)。水經注全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32. 葉哲明(1982)。政治家的形勢分析和諸葛亮、程昱、魯肅對漢末天下三分的預見。台州師專學報,2
  33. 鄒身誠(1989)。重評孫權的歷史功績。江海學刊,3
  34. 雷家驥(1989)。赤壁之戰。歷史月刊,16,5
  35. 劉琳(1994)。論劉備。四川大學學報,3
  36. 禚夢庵(1996)。三國人物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7. 禚夢庵(1996)。三國人物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8. 盧弼集解(1975)。三國志集解。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39. 薛國中(1980)。諸葛亮與《隆中對》。江漢論壇,1
  40. 薩孟武(1975)。中國社會政治史。台北:三民書局。
  41. 譚良嘯(1992)。論三國時期的荊州爭奪戰。成都大學學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