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先秦時期的戰術發展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Tactics in the Period of Pre-Chin Dynasty

DOI

10.7042/JYDXTSXB.200912.0151

作者

何世同(Hish-Tung Ho)

关键词

戰術發展 ; 先秦時期 ; 兵種協同 ; 戰陣 ; Development of Tactics ; Pre-Chin Dynasty ; change of fighting deployment

期刊名称

嘉義大學通識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9 / 12 / 01)

页次

151 - 2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戰術」是「戰略」之基礎,兩者的關係是:「前者支持後者,後者指導前者」。先秦時期的戰術思想,概發軔於黃帝時代,歷夏、商、西周之成長,至春秋戰國已具成熟規模,具體表現在單一兵種編組、多兵種戰鬥組合、戰陣變化、指揮掌握與人器配合等方面。其發展成果的總結,則投射在1975年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陣勢之中。

英文摘要

”Tactics” is the base of ”strategy,” their relationship is that ”the former supports the later, the latter directs the former.” The theory of tactics in the pre-Chin period started in the era of Huang Dynasty. After a growth in the periods of Hsia, Shang, Zhou dynasties, the theory was matured in the Epoch of Spring and Autumn(722-484 B.C.). The theory was realized in the grouping of single military unit, of multiple fighting units, change of fighting deployment, command, and the match of personnel and weapons, etc. The concluding achievement of these developments can be found in the Emperor Chin-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order of battle which was discovered in 1975 in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1954)。先秦諸子集成:先秦諸子。北京:中華書局。
  2. 元脫脫撰(1983)。宋史。台北:鼎文書局。
  3.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海:中華書局據長沙王氏合校本校刊。
  4. 西漢司馬遷(1997)。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5. 西漢劉向、高誘校註(1956)。戰國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 宋司馬光(1956)。資治通鑑。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7. 宋李昉(1997)。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
  8. 宋洪興祖(1989)。楚辭補注。台北:天工書局。
  9. 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注疏
  10. 東漢班固(1997)。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11. 唐杜佑(1996)。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12.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阮元校勘(1955)。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13. 秦呂不韋(1954)。諸子集成: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
  14. 清王先慎(1983)。韓非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
  15.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16. 清孫星衍(1988)。尚書今古文注疏。台北:中華書局。
  17. 漢袁康、漢吳平(1985)。越絕書。北京:中華書局。
  18.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2002)。中國歷代戰爭年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2001)。中國戰爭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中國文明史編輯小組(1997)。中國文明史‧先秦時期。台北:地球出版社。
  21.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94)。殷墟地下瑰寶:河南安陽婦好墓。台北:光復書局。
  22. 中國軍事博物館編著(1994)。中國戰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3. 中華戰略學會景印(1988)。武經七書。台北:中華戰略學會。
  24. 王貴民(1982)。就甲骨文所見試說商代軍制數則。三聯書局。
  25. 王雲路注譯(1996)。新譯司馬法。台北:三民書局。
  26. 何世同(2006)。戰略概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27. 何世同(2009)。殲滅論。台北:上揚國際開發公司。
  28. 宋裕(1983)。白起坑趙卒四十萬質疑。晉陽學刊,3
  29. 李鈞明(1992)。孫臏兵法譯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30. 汪靈生(1985)。雲南滄原崖畫的發現與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3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編著(1999)。三門峽虢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32. 袁仲一(1975)。臨潼縣秦俑坑試掘一號簡報。文物,11
  33. 袁仲一(1978)。秦始皇陵東側第二號兵馬俑坑鉆探試挖簡報。文物,5
  34. 袁仲一(1994)。秦始皇地下軍團。台北:光復書局。
  35. 袁珂(1995)。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36. 郭沫若(1983)。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
  37. 郭慶藩(1997)。莊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
  38. 舒永梧(1990)。長平之戰活埋趙卒四十萬質疑。文史雜誌,3
  39. 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台北:洪葉文化。
  40. 實踐學社戰史編撰小組(1961)。拿破崙戰史。台北:實踐學社印。
  41. 錢宗武譯註、江灝譯註(1994)。尚書。台北:地球出版社。
  42. 羅振玉(1959)。殷墟書契前編。台北:藝文。
  43.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卷上。台南:成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