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式領導之探討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Leadership Model

DOI

10.29704/JDIT.200612.0001

作者

葛珍珍(Chen-Chen Ko);康自立(Tzu-Li Kang)

关键词

中國式領導 ; 領導之理論研究 ; 領導之權力基礎 ; Chinese leadership model ; Leadership theories ; Leader's power

期刊名称

大漢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06 / 12 / 01)

页次

1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式領導是擷取中國傳統優良的領導思想加以融合轉化的領導理念,並經一系列實證研究而建構的一種基於華人社會文化特質,適合華人行爲模式之領導理論。研究者發現「法」、「理」、「情」是中國文化之主要成分,領導者據此表現出「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三種角色行爲。領導者視領導情境,權衡應採用那些架構,並就此三種領導型式的分量交互運用。 康自立(1997)建構之「中國式領導模式」,係由文化層面,建構適合國人使用之領導模式。如何根據國人既有之價值觀,賦予行動意義,激勵組織成員凝聚共識,以適應外在的變化並促進內部的成長。因此,領導者爲提昇組織效能,應展現「作之君」的領導行爲,強調組織目標之達成,並應表現「作之師」的領導行爲,成爲組織成員之典範,並重視組織成員之成長,達成學習型組織發展,除此之外,領導者更應以「作之親」之領導行爲,關注成員個人需求之滿足,方能引領組織成員朝向組織目標邁進,並願意同心協力完成各項任務。故本研究探討中國式領導模式之「作之君」、「作之師」與「作之親」架構與領導行爲之內涵。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Chinese leadership model which was synthe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adership documents and transformed into a rational leadership model. Through a series of in depth analysis of documents and field test, a leadership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behavior pattern, has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socio-cultural peculiarity.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legal], [reason], and [affection]. Leaders should act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principles and should perform three roles: [role as director], [role as tutor], and [role as relative]. A leader perform his/her leadership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situation and should be balanced by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rol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生物農學 > 生物農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Bass, B. M.(1985).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
  2. Bass, B. M.(1990).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 managerial applications.New York:Free Press.
  3. Bass, B. M.,Avolio, B. J.(1990).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Palo Alto, 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4. Bass, B. M.,Avolio, B. J.(1994).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Palo Alto, C. A.:Sage.
  5. Bolman, L. G.,Deal, T. E.(1991).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 multi-frame, multi-sector analysi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30(4),517-518.
  6. Burns. J. M.(1978).Leadership.NY:Harper & Raw.
  7. Conger, J. A.,Kanungo, R. N.(1988).Charismatic Leadership.San Franciso:Jossey-Bass.
  8. Fiedler, F. E.(1967).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New York:McGraw Hill.
  9. French, J. R. P.,Raven, B.,D. Cartwright (ed)(1959).Studies in social power.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10. Hodgetts, G. R.(199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1. Northouse, P. G.(1997).Leader: theory and practice.Thousand Oaks, CA:sage.
  12. Northouse, P. G.(2001).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Thousand Oaks, CA:sage.
  13. Robbins, S. P.(1991).Organization Behavior.New-Jersey:Prentice-Hall Inc.
  14. Robbins, S. P.(1996).Organization Behavior.New-Jersey:Prentice-Hall Inc.
  15. Yukl, G. A.(1994).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16. 江玫君(2001)。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17.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18.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19. 吳清山(1999)。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20.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21. 李金漢、楊國樞主編、文崇一主編(1986)。社會及行爲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2. 周育文(1983)。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
  23.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行爲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24. 林振春(1992)。人文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5. 林新發(1993)。學校組織氣氛意義、層面與類型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學報,6,47-52。
  26. 林新發(1990)。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27. 林碧真(1999)。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28. 邱勝濱(2000)。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29. 侯家駒(1988)。中國財金制度史論。台北市:聯經。
  30. 孫兆霞(2004)。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31.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32.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33. 康自立、張菽萱(1999)。中國式領模式之建構及在技職教育之應用研究(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變畫成果報告(NSC-88-2516-S-018-001-TG)。
  34. 康自立、張菽萱(1997)。中國式領模式之建構及在技職教育之應用研究(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516-S-018-002-TG)。
  35. 張菽萱(1998)。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36. 張瑞村(1998)。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37. 張瑞村(1994)。高級職業學校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復文。
  38. 張瑞村(1991)。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39. 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
  40. 張潤書(1993)。行政學。台北:三民。
  41. 高中職概況
  42. 莊柏年(1993)。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43. 莊柏年(1997)。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44. 許世卿(2000)。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45. 陳怡君(2001)。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46. 陳怡君(2006)。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47. 陳慶瑞(199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之分析與擴展。台北:師大書苑。
  48. 陳慶瑞(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教育學刊,8,221-270。
  49. 陳慶瑞(198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台北:五南。
  50. 曾仕強、劉君政(1993)。中國的經權管理。台北:國家。
  51. 曾仕強、劉君政(1989)。圓通的領導。台北:駿馬文化。
  52. 游進年(1990)。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53. 黃光國(1995)。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台北:心理。
  54. 黃昆輝(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55.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56. 黃麗莉(1996)。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57. 黃麗莉、楊國樞主編(1996)。中國人的人際心態。台北:桂冠。
  58. 楊國樞主編、曾仕強主編(1988)。中國人的管理觀。台北:桂冠。
  59. 楊國樞、文崇一(19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60. 楊國樞、文崇一(1982)。社會及行爲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61. 楊國樞、楊國樞主編(1994)。本土心理學的展開。台北:桂冠。
  62. 楊國樞、楊國樞主編、余安邦主編(1993)。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理念與方法篇。台北:桂冠。
  63. 鄒川雄(1995)。台北市,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64. 廖春文(1994)。廿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65. 廖春文(1994)。溝通理性取向領導整合模式及其在國民小學行政之應用。台北:五南。
  66. 趙光華(1999)。台東縣,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67. 潘正德(1995)。團體動力學。台北:心理。
  68. 蔡進雄(199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9.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師大書苑。
  70. 鄭文宗(2004)。高雄縣,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71. 戴振浩(2001)。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72. 謝文全(1995)。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73.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74. 羅明忠(2002)。台中市,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75.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76. 蘇國楨(1999)。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2024)。中道管理與中華文化的現代應用。中國行政評論,3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