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學校院運動績優生學科教學對策析論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Approaches toward Teaching Gifted College Athletes

DOI

10.29704/JDIT.200612.0002

作者

洪連成(Lien-Cheng Hung)

关键词

運動績優生 ; 教學方法 ; 學校體育 ; gifted athlete ; teaching method ; physic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

大漢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06 / 12 / 01)

页次

23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運動績優生的成長背景、學習特徵、人類吸收訊息的管道三方面論述運動績優生的學科教學對策,盼本文內容對學科教學能有正面貢獻。以下爲重要結語: 一、大學校院招收運動績優生就有責任輔導其課業,運動績優生的學習特徵有:深受教練領導模式影響、學習從感覺發展到知覺、吸收動態訊息的能力強於靜態,以上特徵對學科教師的教學及編排教材應有參考的價值。 二、學科教師有必要琢磨學科教學技巧來改善運動績優生學科學習能力及理解力較差的問題。 三、招收運動績優生的大學校院可利用課外輔導來補救運動績優生的課業。如招募碩、博士班學生來實施針對性課外輔導、建立學長、學弟責任制、運動教練與學科教師整合等,都是經濟又有效的課外輔導。

英文摘要

Based on background, learning style, and approach of acquiring the information of a gifted athlete, this article reviews approaches toward teaching gifted athletes and expects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eaching.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t'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college to offer gifted athlete assistance in schoolwork while recruiting them. Learning styles of gifted athletes include: be subjected to coach-centered mode, sensual perception prior to intellectual perception, and be more acceptable to dynamic information than static information. Mentioned styles shall be of assistance for school teaching and edit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2. It's necessary that teachers hon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gifted athletes' inferior 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on. 3. Colleges that recruit gifted athletes take advantag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to improve gifted athletes' academic performance. For instance to recruit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to offer after-school instruction, to develop a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at seniors take care of juniors, and to integrate coaches and academic teachers are efficient ways to provide after-school progra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生物農學 > 生物農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體育司
  2. 長榮大學
  3. 文化大學
  4. 世新大學
  5. 蘭陽技術學院
  6. 何全進、杜登明(2002)。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回顧與展望~以中興大學籃球運動績優生爲例。大專體育,55,72-76。
  7. 李慶生(1994)。中國醫藥學院運動績優生的問題與建議。國民體育季刊,23(4),48-51。
  8. 林文進(1998)。大專運動績優生學業輔導策略之研議。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3(上),1-28。
  9. 翁志成(1994)。運動教練的領導理論與類型。中華體育,7(4),31-38。
  10. 翁志成(1997)。運動教練與領導行爲。國民體育季刊,26(4),52-57。
  11. 張宏亮(1994)。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156-164。
  12. 教育部(2003)。九十二學年度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實施細則。九十二學年度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
  13. 莊翠玉(1997)。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14. 陳玉娟(199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15. 黃楗翔(2003)。運動績優生學校適應情形之初探。師大體育,47,268-272。
  16. 楊明雄(198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17. 簡澤民(1982)。人體工程學。台北:徐氏基金會。
被引用次数
  1. 黃渼茜,康正男(2023)。運動績優生大學就學適應歷程及學校支持—以臺灣大學為例。臺大體育學報,44,31-47。
  2. 劉兆達、許玫琇(2012)。運動績優學生術科測驗常模之建構─以美和科技大學為例。美和學報,3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