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戴名世慕陶情懷研究 |
DOI |
10.6797/LTARGE.200708.0035 |
作者 |
葉論啟 |
关键词 |
戴名世 ; 陶淵明 |
期刊名称 |
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卷2期(2007 / 08 / 01) |
页次 |
35 - 4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際處新舊政權更迭的時代,陶淵明深有感慨,他不但辭去彭澤縣令的職務,撰寫〈歸去來辭〉,用以表白遠違官場,回歸田園的心跡;也著作〈桃花源記〉,藉由描摹祥和的農村生活,寄託他期盼安居樂業的思維。陶淵明的辭官與著作,給予後代士人許多的啟發,議論他辭官作為的(如唐朝的王維、宋代的鄭思肖、清朝的林雲銘……等等)、嚮往他回歸田園感喟的(如梁代的江淹、元朝的侯克中、明代的陸深……等等),以及探索他詩作來源的(如梁朝鍾嶸的《詩品》)、追懷他人格操守的(如元朝許有壬的〈弔淵明辭〉),幾乎無世無之。 在後世如許多的賢達中,以戴名世身處的時代,與陶淵明最為相似,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也與陶淵明彼此髣髴,因此,他在二十歲的時候,曾經撰寫〈種樹說〉,慨歎家貧身困,希望能夠買得十餘畝的土地,讓自己可以仰事俯蓄,終身閉戶著書。在四十三歲的時候,他偶然步行路過農家,眼見「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鬱鬱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的景象,也有「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戴南山文鈔.乙亥北行日紀》)的感慨。而當目睹給諫趙恆夫所收藏的蓼花莊圖畫,更是油然興歎:「余讀陶淵明〈桃花源記〉,慨然有遺世之思……嗚呼!余久懷遯世之思,嗟宇宙無所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託足?不意人間復有之!」(《戴南山文鈔.蓼莊圖記》),由此可知:戴名世的慕陶情懷既深且遠。 所以,本篇文章的首章-前言,概述後代對於陶淵明的稱許,而後點出戴名世慕陶情懷的殊異,從而敘說本篇文章所以撰寫的動機。至於次章,則從「處政權遞嬗年代,遂如淵明興發退隱情懷」、「家境寒微,性喜讀書,藉著作以示己志」、「際遇乖舛,顧影自憐」等三大面向,對比陶、戴二人的際遇,並探索戴名世慕陶情懷所以興起的緣由。到了三章,則由「虛擬『意園』,形塑人間另一處桃花源」、「撰寫〈蓼莊圖記〉,期盼進入陶淵明筆中的桃花源」、「刊印《南山集》,志在歸隱」等實際作為,逐步驗證戴名世慕陶情懷的既深且遠。若說四章-結語,則從《南山集》流通十年,戴名世意外遭遇文字獄,卻與同時蒙難的方苞,獲得迥然不同的人生結局,進一步去探索原因,得出「戴名世平日面對世俗的沈淪,唯是煩惱、憂愁,只發表對社會不滿的言論,而不能如似方苞積極作為,受人尊敬」的結論,並緣此歸納得知:戴名世空有慕陶的情懷,卻不能如同陶淵明見幾而作,退保其身,遂享後世的榮名。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